专家学者表示深圳应立足于新发展理念 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读特记者 杨丽萍
2019-02-22 08:02
摘要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连日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深圳市专家学者中引发热议。

“规划纲要对深圳的城市特色、优势应该说体现得相当全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接受读特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章节里,无论是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还是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发起设立“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都充分体现了深圳在科技创新上具有的优势和基础。

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对这一点,谭刚认为目前深圳在海洋相关领域已具备较强实力,要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为契机,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谭刚告诉记者,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对于深圳如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谭刚认为,应立足于新发展理念:一是将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作为首要衡量标准,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培育海洋经济根基;二是将科技创新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突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三是以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为目标指引,突出体现海洋经济提质增效的战略导向;四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海洋经济的发展目的,更加突出社会民生,让海洋经济发展成果与全体人民共享;五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更加突出强化生态环境的约束机制。

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申勇接受本记者采访时认为,规划纲要自始至终贯穿了三条主线:一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的发展;三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示范。

“规划纲要体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平衡发展方向。”申勇说,规划纲要提出的三个极点“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代表的是三个不同的都市圈,这三个都市圈各有优势和特点,是强强联合,把各自的优势和强项充分发挥出来,以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相信未来大湾区除了会形成世界级的城市群外,也会形成一个都市圈的集群。”

谈及深圳,申勇认为,在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关键还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联手香港打造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未来深圳的发展依然离不开香港,而在科技创新上两座城市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如果能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必能成功建成。”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