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55万亿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问题了。但去年为破解这个老大难问题,深圳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各银行、小贷公司等在内的整个金融界都拼了。深圳银保监局1月23日提供的最新数据可以印证:截至2018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累计新增信贷资金6417.83亿元,辖内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5498.85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81%,比年初上升1.13个百分点。
银行机构纾解民企融资困境
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是深圳金融界贯穿去年全年的重中之重。从年初开始,化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就越发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各金融机构接连采取多种落地措施,为深圳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其成效也逐渐显现。
“一般来说,我们的融资渠道都是通过自有资金,或者股权质押、定向增发、发债等方式进行,但利率普遍较高。”深圳市美兆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子文表示,其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服务于医院、机场、高端写字楼等大型公共空间的空气环境治理,研发人员占比超40%,研发投入很大,再加上市场开发及项目运营,一度存在约2000万元的资金缺口。2018年12月末,该公司在深圳人行举办的“绿色金融银企对接会”上,与招行签订绿色信贷框架合作协议,招行将在实地调研后对其进行综合授信,预计金额超过500万元。
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监管机构搭台、银行唱戏、企业受益的案例,在深圳比比皆是。业内人士坦言,支持民营企业纾解融资困境,离不开监管机构的引导和政策创新。去年,深圳人行先后推出“微票通”、“绿票通”再贴现业务,截至2018年底,“微票通”已发布6批企业名录,近800家企业,累计办理业务819笔,金额24.7亿元;截至去年底,“绿票通”共办理110笔,金额3.1亿元。
再如,在监管部门支持下,去年9月初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在深圳上线试运行,首期上线了以产业供应链为依托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提供了新方案“科票通”业务来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到年底不过4个月时间,“科票通”就已办理14笔业务,金额3959万元。
纵观全市,在深圳银保监局等监管机构引导下,深圳银行贷款已有一半以上投向民营企业,年末民企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81%;其中,持续推动落实绿色环保产业差别化信贷政策,年末全市绿色企业贷款余额达860.66亿元。
小贷行业精准“滴灌”小微工商户
“小额贷款公司已经成为深圳个体工商业者从体制内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的主渠道。”在深圳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上,该协会负责人表示,自2009年开始统计以来,深圳小贷行业累计为社会解决融资需求达4364.19亿元,尤其是在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据了解,小贷业已成为深圳金融界服务和扶持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的重要力量,目前深圳小贷协会的会员单位增至101家,比上届时增加近30%;会员公司占全市已开业公司总数的77.6%。据统计,其会员公司累计实收资本占全行业近80%,表内外贷款发生额均占全行业95%,税收贡献占全行业90%以上。其中,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占90%以上。
作为普惠金融的生力军,深圳小贷行业覆盖逾16万家小微企业、近500万户个体工商业者。过去4年,全行业累计为社会解决融资需求达3304.45亿元,占有统计10年来(以下统计口径相同)全行业解决融资总额的74.82%;累计发放贷款笔数为1338.03万笔,占有统计10年来总额的94.41%;累计总营业收入302.75亿元,占有统计10年来总营收的76.06%;累计报表净利润额为72.72亿元,占有统计10年来报表净利润总额的74.45%;累计纳税总额为37.71亿元,占有统计10年来纳税总额的70%。最近4年,全行业新增加服务小微企业超过12万家,个体工商业者数量超过300万户,同时直接和间接拉动就业人数600万以上。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