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空间”、“星球迹”、“问鸭”……近日,由21位研究生设计的多个社会创新设计方案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的“深圳学术沙龙”2019年首次活动——“儿童友好型城市· 社会创新设计方案交流会暨学术沙龙”上精彩亮相,赢得在场嘉宾广泛好评和热烈反响。
同学们与公众共同探讨面向儿童友好的社会创新设计。
活动上,五个学生团队向公众展示了 “云上空间”、“星球迹”、“问鸭”、“E-Box性教育盒子”和“童声传译”等多套社会创新设计方案。这些方案融合了空间设计、物联网、游戏、桌游、智能机器人和可穿戴设备等设计思维与技术,围绕儿童当前遇到的诸多难题提供充满智慧和设计感的解决方案。
聂晓梅老师主持学术沙龙。
比如针对城中村儿童活动空间有限的问题设计的“云上空间”(Cloud Space),就是利用屋顶空间为城中村提供一套公共空间改造方案及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结合空间设计、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形成提供成本可控的一站式空间设计解决方案,包括三大服务:云上空间设计、云上活动体系、云上管理系统。其中,包含多个自主专利设计,如开发的品牌配套产品包括"彩虹跑"儿童跑步台、"云朵椅"、"云上坐卧一体式书架"等,通过空间微改造,打造一个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社区多年龄段共同活动的场所。
其他项目还分别针对外来移民儿童的社区归属感较低、儿童调研模式不友好、国内儿童性教育匮乏以及成人难以与儿童共情等社会痛点问题,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解决路径。
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徐琳发言认为,清华大学让“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社会议题进入课堂,体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的方案让人耳目一新,五个项目都非常有价值,让人充满惊喜和期待,值得进一步推进落地。
社科院政法所所长李朝晖表示,将儿童友好型城市与社会创新设计结合起来很有意义,这种跨学科交叉创新的教学模式非常新颖。同学们在方案中都准确把握了社会的真实需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诞生这么丰富和精彩的成果让人非常惊喜。
来自政府、协会、公益组织、基金会和社会投资机构的与会嘉宾。
在自由交流环节,许多组织的代表与各方案团队建立了联系,并表达了合作意向与对接需求。
一位来自投资界的人士说:“我全场都很兴奋,拍下了每一页。没想到清华学生提出这么充满温度的方案。你们这个模式非常创新,把大学、公众、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结合在一起,很值得推广。”
一位观众发言说:“我一直从事防止儿童性侵问题的工作,非常激动地看到清华学生用这么有创意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如有机会,我非常愿意提供我在儿童性侵教育方面的经验,支持同学们方案落地。”
与会人士与各个创意团队进行热烈交流。
“这种视角的、方法论的、意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对未来工作与创业都会有很大帮助。”“云上空间”团队的刘文龙认为,这门课程以多学科、不同角度看世界,老师的课程框架、对进度的把控、对每组成员心态的了解鼓励以及外部资源引进等对我们帮助很大。
E-BOX团队的刘锦涛表示,产品在经过像新闻发布会一样的曝光之后,带来了很多资源,包括资金、合作、引导、货物渠道等,这几天已经频繁有人士与他们联系要把教学盒子产品推向市场。
“星球迹”团队的汪茗纯认为,从第一次产品展示到最终的推介会,经历了多次迭代完善,大家不但在方案设计能力和原型技术实现能力上得到提升,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上也一次次得到锻炼和提升。
据了解,《社会创新设计》是清华大学自2016年开始开设的一门交叉创新的研究生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用社会学方法洞察社会问题,用设计思维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以应对社会挑战和促进社会创新。2018年秋季学期,在导师组带领下,21位互联网+创新设计专业(IID)硕士研究生通过社会调研、问题界定、创意开发、原型设计与测试等过程,完成了多套社会创新设计方案。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深圳市社会科学院联合承办,由深圳市妇女社会组织促进会与深圳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共同支持,旨在响应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战略,以清华大学《社会创新设计》课程成果为主要研讨内容,以搭建高校、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公益团体的交流平台,促进创新方案落地。
深圳市妇女社会组织促进会秘书长于越、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徐琳、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政法所所长李朝晖相继发言,对同学们的方案进行点评和鼓励。
【读特新闻+】
社会创新设计方案赏析:
云上空间:城中村握手楼儿童友好型空间设计
云上空间:结合空间设计、信息技术与物联网,为城中村提供一站式儿童友好型空间智能空间解决方案。
云上系列产品之一:彩虹跑
“云上空间”团队向公众展示方案。
该方案设计团队为刘文龙、李思楠、徐哲、张凌霄。
云上空间(Cloud Space)利用屋顶空间为城中村提供一套公共空间改造方案及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结合空间设计、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形成提供成本可控的一站式空间设计解决方案,包括三大服务:云上空间设计、云上活动体系、云上管理系统。其中包含多个自主专利设计,如开发的品牌配套产品包括:“彩虹跑”儿童跑步台、“云朵椅”、“云上坐卧一体式书架”等,通过空间微改造打造一个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社区多年龄段共同活动的场所。
星球迹:基于儿童探索的社区活动社区平台
该方案设计团队为杨子曦、汪茗纯、廖文惠、纳尔。
“星球迹”致力于提升社区认同感的儿童友好型社区平台,以趣味性游戏方式帮助孩子探索社区,同时帮助社工管理社区,家长参与社区。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主人公。该平台包含儿童端、家长端和社工端三个部分。(1)儿童端部分:儿童如同一只小鹏翱翔在充满趣味的宇宙,以“星球探索”趣味游戏激励儿童进行社区探索,帮助孩子从线上走到线下,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2)社区端部分:向社区工作人员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简化社区活动的组织流程,搜集活动反馈资料,使得工作更高效。(3)家长端部分:平台帮助家长与儿童互设任务,共同参与活动,记录孩子成长,提供了增进亲子交流的新方法。
问鸭:多种场景的儿童互动调研工具
该方案设计团队为陈翔宇、郭雨萌、吴思谨、管淑祎。
首先完成的“问卷鸭”产品,是以问为题眼形成的一系列场景式交互调研工具,让儿童在自主和自然的状态吐露心声。随后,该产品可以拓展为儿童友好型交互新方式,促进儿童自主表达,帮助成人深入分析儿童心理,即“问鸭”系列产品。目前已设计开发的第一款产品问卷鸭包括四大交互调研方案:(1)Personal Robot儿童机器人交互;(2)小程序语音版交互;(3)动画点选版交互;(4)动画语音版交互。
该产品具有以下创新点:场景多元化-语音、动画和机器人交互即适用于小范围调研,小程序语音、动画问卷也满足大范围数据收集需求;界面卡通化-问鸭独特概念和形象设计,拉近与儿童之间的距离;反馈积极化-每个问题后对儿童进行鼓励; 回答丰富化-能广泛收集儿童对于开放性问题的回答。
“豆丁传奇”性教育盒子:寓教于乐的儿童性教育桌游盒子
该方案设计团队为张霄、刘锦涛、侯宇、夏周睿。
“豆丁传奇”性教育盒子是一款可以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己获得性教育知识的桌游游戏。它在开发之初重点提取人体中重要的16个身体部位进行了性教育小游戏的设置,如豆丁迷宫(通过钢珠走迷宫让孩子理解受精卵的形成过程)、红黄绿(贴纸游戏、红色禁碰、黄色医生可碰、绿色可碰)等等。
“E-BOX儿童性教育盒子”团队向公众展示方案。
为了让游戏具有连贯性和可玩度,将这16个性教育小游戏融入到一款桌游中,“豆丁传奇”就诞生了。桌游的棋盘是以人的身体为原型设计的。桌游中设置了人物卡、身份卡、Bingo卡、功能卡。通过富有趣味的桌游过程,让玩家达成Bingo卡上的收集任务即可获得胜利。这款游戏可以由孩子自己玩,也可以由老师和家长带领着玩,在玩的过程中接受性教育知识。
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模式可以扩展到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基于这种模式提出“E-BOX教育盒子”模式,可延伸到SDGs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十七个目标,为儿童教育提出了新的方法与模式,让教育更轻松!
“童声传译”:儿童共情体验设备
童声传译团队展示方案。
该产品旨在帮助设计师以儿童的视角体验城市,将儿童的视觉、听觉、情绪等感官及时传递给设计师,使儿童成为设计师的“体验调查官”。这样便于设计师更好的理解儿童,避免伪共情导致的“成人自以为儿童友好”的设计,而设计出真正的儿童友好型空间或产品。
以双终端共情体验装置为核心,辅以城市体验记录平台网站,形成基于地图和时间轴的大数据可视化分析。该产品分为儿童端和成人端。儿童端外观设计为一个头饰,包含防抖摄像头、骨传导耳机、脑电波情绪监测及信息传输模块。主要是采集儿童的视野、所处环境的声音及脑电波(情绪),然后实施传递给设计师。设计师从视听触等多感官感受儿童的所见所闻。此外,成人端会对采集到的脑电波(情绪)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儿童的情绪生成相应的背景音乐及握力体验装置(触觉)。该产品配有一个网络平台,儿童可以在该网站报名成为城市体验者。而儿童体验过程中生成的所有数据及最后的分析报告都会上传至该平台,生成大数据,形成报告,对各个城市空间儿童友好程度进行评估。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