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位于南山西丽的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游客就络绎不绝。这不仅是一片城市绿洲,也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水土保持建设示范窗口、我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宣传基地。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原址是南山区乌石岗的一个废弃采石坑口。2008年,深圳市水务局和南山区政府在这里新建了示范园。该园占地面积50万㎡,园区借鉴自然界中的土、木、金、水四大元素营建土厚园、木华园、金哲园和水清园四个主题园区,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于一体,通过展示土壤、植物的特性宣传我国重土的传统文化,提倡爱护水土资源、善待花草树木的生态观。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源涵养林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发展也正是我市水土保持事业的缩影。20多年来,深圳水土保持从无到有,再到位居全国前列,乃至如今的领跑全国城市水土保持事业。
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20多年来,深圳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以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累计完成开发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2.3平方公里;治理215处废弃石场边坡等裸露山体缺口,治理面积7.46平方公里;建设饮用水源水库保护林33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从1995年的184.99平方公里下降至2017年的26.24平方公里,降幅超过85%;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称号,自主研发的“岩质边坡喷混植生快速绿化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木华园”的栈道将林间穿梭与沿线植被景观融合起来。
在水土保持事业发展过程中,我市特别注重做好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了《深圳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0-2050年)、《深圳市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还先后组织编制了《深圳市水土流失治理控制性规划》和《深圳市废弃土石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有效地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市注重打造区域特色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纳入各区绩效考核,建立“一市十二区”水土保持管理机构框架,形成覆盖全市的水土保持管理网络;全面推行行业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多规合一平台在项目立项用地阶段提前介入,就项目水土保持内容提出意见,推动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等等。
此外,我市还筑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先后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水土保持条例》(2017修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决定》等;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监管,在全国率先开展水土保持方案备案制管理,对基本生态控制线以外区域的生产建设项目实行水土保持方案备案管理;提出“理顺水系、周边控制、固坡绿化、平台恢复”快速治理思路,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在高陡岩质边坡上实现快速和可持续植被恢复的综合技术体系,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复制的做法和经验。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