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备受深圳文坛瞩目的年度盛事,第五届深圳十大佳著(虚构与诗歌类)颁奖典礼12月28日下午在深圳中心书城北台阶隆重举行。
丁力小说集《深圳故事》,远人诗集《我走过一条隐秘的小径》,张夏小说集《绿灯记》,厚圃长篇小说《我们走在大路上》,郭海鸿小说集《外乡人以及马》,孙向学长篇小说《落尘》,郭建勋长篇小说《桃符》,俞莉长篇小说《我和你的世界》,李云汉小说集《让所有的河流都通向大海》,姜馨贺、姜二嫚诗集《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10部虚构与诗歌类著作荣获第五届深圳年度十大佳著。
作者年龄跨度从“50后”到“00”后
此次获奖作者的年龄跨度从“50后”到“00”后皆备。其中,姜馨贺、姜二嫚是两姐妹,姐姐姜馨贺15岁,妹妹姜二嫚年仅11岁,还在读小学。她们合著的诗集《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收录了两人从小到大的多首诗作。
评委梅子认为,该诗集风格鲜明,流露着对周遭人事物象天真、奇异、独特的心思,姐姐诗作沉静美好、奇思妙想,妹妹作品清新可爱、灵动机趣。诗集充满了对世界独特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语言空灵脱俗,具有未被污染的本真和纯粹之美。
“在地写作”“原乡叙事”各擅胜场
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于爱成评委介绍,第五届深圳十大佳著(虚构与诗歌类)评选参评作品是深圳文学的传统强项小说和诗歌,总体来看,小说更强,占到参评作品的2/3。小说有长篇、中短篇集、儿童文学,诗集有组诗、长诗、古体诗、儿童诗等,体裁比较丰富。从题材来看,小说作品主要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在地写作,即深圳都市题材的作品。二是原乡叙事,即对家乡人物故事的讲述及对历史重建的作品。两种题材和偏好各擅胜场,也体现了深圳移民作家对两种题材资源和经验的处理能力和审美偏好。
在评委会主任评委谢有顺教授看来,第五届深圳十大佳著(虚构与诗歌类)的评选,诗歌作品进入提名的较少,但小说这块非常强,尤其是与深圳生活相关的写作成为一个亮点。
“这几十年来深圳独有的一些生活经验与精神底色,是其他地方的作家所没有的,有力地表达出这种独特性、新异性,会重塑深圳文学的面貌。评选时我们特别关注、张扬这种带有深圳标记的写作品质。以深圳为代表的改革开放这四十年堪称是大时代,这是一笔巨大的写作资源,值得隆重地书写,作家们也应更加重视。”
作家南翔评委认为,最终获评的十部佳著的作者身份多样,经历博杂,见识纷呈,文学呈现也各臻其妙。作品中既有“外乡人”遥远的回望,也有“深圳故事”迫近的讲述;既有人性洞察的犀利剖白,也有情感扪及的“隐秘”律动;既有“绿灯”昭示的行止进退,也有“大路”敞放的意气风发;既有“大海”的恣肆磅礴,也有“世界”的绚丽幻奇。
本土虚构文学与诗歌创作大检阅
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是深圳市区联合举办的常设性、本土性文学图书评选活动,自2014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深圳十大佳著(虚构与诗歌类)评选活动是对深圳本土虚构与诗歌类作品创作的一次大检阅。
据本次评选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深圳市福田区作家协会主席秦锦屏介绍,第五届深圳十大佳著(虚构与诗歌类)评选秉持思想性、文学性、本土性和原创性的原则,务求对评奖年度内的文学好书做出选择、评价、推广、奖励,已经成为推动深圳原创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品牌。参加此次评选的作品是深圳籍作家及在深圳工作生活两年以上的入深作家,自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国内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及诗歌集(非叙事长诗)。每位作者只评一部著作,一人一书。评选活动从今年8月中旬启动以来,收集到来自全市及各个区作协推荐及个人自荐的众多参评著作。
随后,组委会将组织获奖作者到深圳各区的学校、街道、企事业单位、图书馆等进行演讲、对话和研讨活动。
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