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赖斯特彻奇市议员吉米·陈接受本报采访团专访。
吉米·陈题词: 祝愿深圳市民新年快乐,猪年行大运!祝愿克赖斯特彻奇和深圳市友谊长存!
“中国话说,心心相印。这枚印章一盖下去,就代表我们彼此关系再也断不了!”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华人议员吉米·陈在接受深圳特区报友诚采访团送出的小礼物——一枚刻有“深圳特区”字样的印章时,脱口而出。
虽然友城之盟才短短3年,但克赖斯特彻奇与深圳间的联系却密切之极。
“我们市长访问过深圳好几次。每一次她回来,都会不断跟我们说起‘深圳奇迹’、‘深圳速度’。”吉米·陈受克赖斯特彻奇市长利恩·达尔齐尔委托,代表其接受我们的专访。他告诉我们,达尔齐尔市长对深圳颇为推崇,极力推动两座城市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实际上,虽然只有37万人口,克赖斯特彻奇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追求却并不亚于深圳。两地间最著名的一个高科技合作项目就是,深圳企业光启科学于2014年12月和总部位于克赖斯特彻奇的马丁公司签署投资并购协议,并于第二年合作推出了马丁飞行包。“我们还希望在信息产业、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电脑游戏产业与深圳进行更多层面的合作。”吉米·陈说。
吉米·陈9年前曾到过深圳,那时深圳的飞速发展和开放创新已经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对克赖斯特彻奇,“开放”一词也是其城市关键词。“我们有一句口号:开放探索新观念,开放拥抱新人群,开放创造新天地。”吉米·陈介绍说,正在进行震后恢复的克赖斯特彻奇,并没有墨守成规,反而利用重建之机把这座城市变为机遇之城,鼓励人们在此进行各种创新探索。
作为世界花园城市,克赖斯特彻奇的城市管理者并不只重视经济发展,还把很大精力放在鼓励市民健康生活上。
“新西兰平均有12%的人会骑单车上班,而在我们这里却有23%的人这样做,足足多了近一倍!”吉米·陈非常骄傲地告诉我们,市中心有单独辟出的单车绿道,红绿灯有单车信号灯,甚至还能把单车挂在公交大巴上运输。“我们不希望高速发展的结果是把城市变成水泥丛林。我们希望这座城市平衡发展,成为一个安全创新、节能减碳、永续经营、多元包容的新兴城市。”
采访结束后,吉米·陈送给采访组一本书《路易·艾黎》作为回礼。这位1927年就来到中国的新西兰人,正是来自克赖斯特彻奇所在的坎特伯雷地区。“路易·艾黎是中新友谊的开拓者,希望借着这本书,祝愿我们和深圳的友谊永远常青!”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