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龙华区该如何破题?
在龙华区委主要领导指示下,龙华区委政法委根据区情实际,确定了以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改革思路,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不同类型、不同诉求的街道社区为试点推动“三共”工作。经过半年的创建工作,各先行试点成效明显、亮点纷呈。日前,“龙华区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先行社区创建”项目被列为“2018年深圳市首批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实践创新示范项目。
以点突破 由点带面 确定示范项目
“龙华区是原关外地区,建区比较晚,长期以来,龙华区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社会高度二元化,社会融合度低,社会治理问题频发。这就决定了龙华区的改革项目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代表性,既要有特殊性,又要有可推广性,力争覆盖更多群众,最终形成全区可推广的模式。”龙华区委政法委相关工作负责人说。通过深入调研,根据区情实际,龙华区形成了自己的思路,那就是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先行社区创建。
龙华区选取了不同类型,不同诉求的街道和社区作为试点:以民治北站社区、丰润花园等为治理标杆,选取民治街道作为全区“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选取以花园小区为主的观湖街道鹭湖社区、以产业工人为主的龙华街道富康社区和多元化人群最集中的观澜街道新澜社区作为先行社区,以有效机制系统深入地解决一个街道、一个社区的治理问题,提高居民福祉,并形成经验和可复制模式,最终实现向全区推广的目标。
坚持“一核多元” 创建幸福社区
今年4月,龙华区委政法委组织召开了2018年龙华区社会建设工作会议,对“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先行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部署。
会议明确提出,先行街道、先行社区创建工作在建设主体上要坚持“一核多元”,努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工作站、社区股份公司、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架构,打造新型社区生活共同体。在平台建设上,要构建共治平台、自治平台、服务平台、信息化平台;在建设内容上,要系统性地回应治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切入平安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环境建设、法治建设、智能建设;在建设目标上,要以整体治理水平和群众福祉得到明显提升为追求,着力建设安全好、风气好、民生好、环境好、法治好的“幸福社区”。
实施举措量身定制 创建工作紧锣密鼓
工作思路确定,龙华区“三共”创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经过摸底调研及反复研究讨论,龙华区委政法委已初步形成《龙华区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先行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专项工作责任和包点责任,制定时间安排表。
一个街道,三个示范社区,基础不同、情况不同、问题不同、实施方案也各不相同。龙华区委政法委专题调研,广泛邀请社会建设专家为民治街道和三个先行社区创建试点“量身定制”工作方案,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指导,推动创建工作。
目前,民治街道印发了《民治创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先行街道实施方案》《民治街道关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实践指南45问》等系统性文件,确定了强化社会矛盾纠纷防范和化解等18项共建共治共享重点工作。
鹭湖、富康和新澜三个先行社区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案,富康社区成立社区共建共治中心领导小组,编制了《富康社区租住手册》;新澜社区立足工商业群体与社区居民融合紧锣密鼓推进商户联盟、租客驿站和居民议事会建设。
通过创建,龙华各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治安环境进一步提升,居民归属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民治街道:组建社区共同治理联盟和社区智囊团
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
街道特点:民治街道是深圳城市化的典型代表,社区人员结构多元、组织形态多样、社会诉求多层,居民自治意识较强,丰润、北站社区自治有着良好的社会治理基础,力求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善。
亮点做法:民治街道选取大岭、丰润、民乐三个社区作为共建共治共享先行街道试点社区,引导社区有序组建共同治理联盟等居民自治组织。目前民治已成立13个社区共同治理联盟,13个社区智囊团,并组织开展第一届社区议案大赛,举办了“民治街道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培训”“共建共治共享”专题培训,示范社区观摩交流活动和基层社会治理论坛等,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努力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参与能力。
“社区共同治理联盟”“社区议案”是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的新生事物,是社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载体,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激发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明显增强。目前,民治街道吸纳各主体代表共计400余人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成员涵盖两代表一委员、老干部、志愿者、专业人士、热心群众等各类群体,联盟会议已收到主体代表“提案”52个,涉及社区服务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是破解了一批社区服务管理难题。小区环境脏乱差、居民车辆乱停放、楼道堆放杂物等长期困扰居民的难题,得到了逐步解决;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鹭湖社区:实施“六步法”党建
构建“六位一体”花园小区治理服务体系
社区特点:鹭湖社区是观湖街道仅有的一个纯花园小区社区,居民稳定性好,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强,自我管理能力较高。
亮点作法:鹭湖社区以“党建引领,一核多元,精准共治”为服务理念开展鹭湖社区综合治理服务,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构建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处+社会组织+党员楼栋长队伍+志愿服务队“六位一体”花园小区治理服务体系。
具体包括,选好书记建强班子,严格把关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推选;创新党员教育方式,举行转入仪式唤醒党员初心、强化社区服务理念;推动服务常态化,党员每月提交社情报告,反映社区动态和存在问题;融合多方治理力量,鼓励业委会、物业管理、社会组织班子成员,楼栋长及精英业主参加民主生活会,商议社区事务;召开小区党群联席会,制定治理问题“减存量、降增量”计划表;建立表彰激励机制。
打造社区“1+V”党建服务阵地体系,建成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办证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区;利用花园小区公配用房,在招商观园、富士嘉园、懿花园小区试点分别建设红色家园党群服务V站,夯实基层党建基础。
党员楼栋长制度在招商观园和富士嘉园全面铺开,招商观园11个楼栋长中有10个党员,富士嘉园小区5个楼栋长中有4名为党员,党员楼栋长队伍不断壮大。
富康社区:以租客为主体
建设租客互助、共治平台
社区特点:富康社区工业园区和工厂企业多,总人口约22万人,居住密集,外来流动人口多,青年产业工人总量大,易发生社会治理问题。
亮点作法:为破解社区社会治理难题,龙华区在重点改革项目“产业工人参与型社会治理模式创建”基础上,坚持以租客为主体,以社会组织为运作平台,以完善服务体系为切入点,充分调动租户的参与热情,建设“租客互助协会-租客共治协会-租客协商共治联盟”的三级组织体系,从而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元共建”的社区多元参与共治模式。
具体做法包括,打造租客之家服务平台,积极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委会等空间资源,打造“社区讲堂”,开展社区普惠服务。
壮大“好邻居社区便民服务义工队”等十支社区义工队,涵盖消防、治安、巡逻、普法、交友等各个类别,实现义工招募常态化、培训体系化、激励科学化,构建义工服务供需对接制度。
实施社区公益领袖培育工程,重点培养好邻居义工服务队的服务能力、协商能力和领导能力,形成“培养一个领袖,带起一支队伍”的格局。
建设租客联谊共治会、租客议事厅、社区议案制度,截至目前,已开展租客议事会3期,形成共识意见8条,目前已经落实4条。经过社区多元参与共治,租客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归属感提升,社区矛盾纠纷有所减少。
新澜社区:打造“共治中心”
促进“社区、商区、工业园区”良性互动
社区特点:新澜社区人口密集,居住人员结构复杂,城中村出租屋多,商户及工业园区多,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多。
亮点作法:新澜社区以共治中心为核心,建立商户联盟服务中心、租客驿站、和事厅治理阵地,为租客、商户、居民、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提供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促进社区、商区、工业园区“三区”良性互动深度融合。
搭建商户联盟平台,汇聚商户共治力量。以商户联盟服务中心为载体,制定《商户联盟公约》,签订《联盟承诺书》;定期开展商户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公共秩序等自查互查活动;定期开展由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议事会议;建立商户联盟公众号、微信群,加强联盟宣传、动态展示、线上议事等功能;号召商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建立租客驿站,提供租客(产业工人)服务平台。以租客驿站为载体,结合租客(产业工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民生微实事、居委会活力资金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关心关爱等服务。
建立“三级议事平台”,即和事厅、居民议事会和社区党群联席共治议事会。按照“私事不出和事厅、小事居民共同议、大事社区联系协商”的原则,吸纳多方力量,共同商讨小区、社区和街道建设,反映居民诉求,解决居民的烦心事。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