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建议成立联合开发银行

读特记者 闻坤
2018-11-29 08:05
摘要

构建湾区产业发展路线图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如何实现竞合发展?深圳如何在此背景下寻找新的创新着力点?2018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近日在深圳举行。本届论坛以“城市竞合、湾区共生”为主题,深度探讨大湾区创新发展中的城市群协同发展路径。会上,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产业创新、金融合作、区域建设等热点话题展开“头脑风暴”。

金融领域要先行先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宏观经济的“先行地”,所以要率先解放思想。广东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良好契机,在金融领域先行先试。金融先行主要应当从金融教育、金融研究、金融理论和政策研讨等方面先行一步。

“大湾区金融业对外开放时应当首先加快金融业的对内开放。”魏加宁认为,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银行,把民间资本纳入到体系内来,以便更好地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数量不妨再增加。“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是否可以成立一个联合开发银行,为大湾区内的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建设资金。再有,应当让大湾区内的资金流动更加通畅、更加便捷,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技术创新。”魏加宁说。

“金融监管必须跟上。”魏加宁认为,应该建立大湾区金融监管合作协调机制,以加强大湾区内的金融监管,并确立监管中立的原则。同时,还要重视推进竞争政策,打破歧视性的金融政策。

加强交流与合作

“任何一个关注中国的人都应该来深圳看看,深入了解深圳。深圳特区的迅速发展,不仅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也为全世界发展中的国家和城市带来了信心,提供了宝贵经验。”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克科说。

张克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是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在科技合作方面,张克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在社会支撑领域,比如在低碳、海洋领域;二是新兴产业,比如工业信息化;三是平台性的领域,包括软件、物联网等。这些都需要包容的政策环境和资源。

“在城市如何融合方面,人居、开放、创新、活力成为重要要素。从转型角度,需要城市空间来承载产业和人。”在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配载平台方面,张克科建议要建立创新创业交流机制,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提供更多机遇和更好条件。

他就粤港澳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五点策略建议:一是建立湾区产业发展路线图,组织重大专项联合攻关;二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大学合作联盟;三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基金,推进创新合作平台“湾区驿站”建设;四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合作市场要素自由流动规则;五是统筹和发展一批重点工程和平台项目。

提升“大河套区域”地位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科技、高端制造这些核心领域发力,融合发展具有全球领导力的城市群,是大湾区的关键目标。

“香港与深圳具有很强的优势互补性。”方舟表示,未来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着眼,一是要发挥香港优势,促进香港的基础科研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成果转化,与湾区协同发展;二是推动香港成为大湾区知识产权跨境贸易中心,建议在深港边境地区设立港深科研成果转化大学,专注于应用研究;三是搭建大湾区技术转移信息化平台及推动专利经理人队伍建设,提升对接效率;四是建立多元化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

在方舟看来,落马洲河套地区是深港重点创科合作平台,若将落马洲河套地区连同深圳的福田保税区、皇岗口岸停车场区及罗湖小河套地区的“1+3大河套区域”定位为“一国两制”合作示范区,并提升至国家级战略平台,将推动港深大河套区创科生态圈的建设和发展。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