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边界学习?”“无边界学习有什么优势?具体该如何落地实施?”……近日,在 “成为改变的力量——第三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深圳站“STEAM教育与无边界学习分论坛”上,南山区赤湾学校作为发起单位,与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南山区珠光小学、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后海小学等九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一起,成为首批“无边界学习学校共同体”成员单位。
课程统整大课堂打破“边界”
据了解,“成为改变的力量——第三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深圳站“STEAM教育与无边界学习分论坛”在南山区赤湾学校举行,百余名来自全国的校长和老师观摩了赤湾学校的优质好课,并听取了四位优质特色学校校长的汇报,共同勾勒了无边界学习的未来图景。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高级主管冯帅、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桂娟、南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登福、原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李先启总校长等出席论坛。
与会代表首先观摩了赤湾学校无边界学习课程统整大课堂,一堂节日课程,展现了统整课堂打破学科边界、打破空间边界、打破时间边界的理念,同时也让参会老师感受到了孩子们的个性、素养与能力。同时进行的还有陶艺、皮影戏、儿童油画、活字印刷、拳击、足球等优质特色课程。
南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登福表示,南山区作为深圳市的教育大区、教育强区,一直致力于打造教育的南山质量,而南山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无边界学习成为了南山教育的一个重要符号。
“无边界学习”驾驭科学为课程所用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唐晓勇校长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课程重构探索》主旨报告中,从课程、技术、空间、场景等角度阐述了“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他用自己学校的丰富案例,展现了互联网技术与基础教育完美融合。
南山区珠光小学王春平校长则从大数据角度阐述了技术的应用,《大数据助力学校系统变革》中所展现的数据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让参会老师们打开眼界。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后海小学蒋和勇校长则以《泛在学习,为学生完整而适切的幸福生活奠基》为题,呈现了学校泛在教育的优质成果。他说:“小学教育是打底子、做基础的;小学教育重在公平、普适,不是精英选材;校长不应成为野蛮文化入侵者;一切关乎孩子成长的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他也指出,技术是服务于人的,如果成为技术的奴隶,那么教育改革将是失败的。
作为压轴出场的东道主,南山区赤湾学校王小洪校长则在《无边界学习课堂变革》中,完整阐述了无边界学习的理论。他指出,无边界学习需要贯彻“教无界、学无界、思无界、行无界、意无界”的理念,通过无边界引起学生内在的自觉。通过改变课程观念、创新学习方法、打破学科内容和学习空间边界等方式,缓解当前知识面临危机的局面,从而解决教育如何跨界、如何融合的根本问题,通过无边界学习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研中心课程专家严玉庆老师赞叹于南山教育的前瞻性和独特性。严老师表示,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虽然各有偏重,但都体现了现代技术的重要性,也都体现了“无边界学习”的特点,同时又集中体现了南山作为中国科技前沿区域对技术的驾驭能力。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