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创客的圣地
2013年,华强北开始围挡封路修地铁,伴随着进入珠三角大量电子厂外迁,华强北这个中国电子第一街难掩萧条,空铺潮席卷,面临着转型突破之困。
一个创客团队首创的教育百搭机器人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
也在同一年夏天,一张关于深圳的创客地图悄然在海内外的创客圈中传播。上边一条一条详细地罗列着华强北电子器件市场的分布、交通、加工工厂等信息。那时候起,越来越多创客纷至沓来,华强北被海内外的创客誉为“硬件的好莱坞”。
三年后,围挡尚未拆除,但是来自海内外的创客早已在此安营扎寨,这三年,华强北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创客的圣地,全球智能硬件创新的弄潮儿云集于此。几年来,100多个国际创客团队先后来到华强北,把他们创意变成产品,然后在美国、欧洲、东亚的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之后再回到深圳进行工业化生产。
曾经的辉煌与落没
华强北位于深圳市深南大道北侧,这里是中国电子市场的风向标,也是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中心和世界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中心。中国电子商会更是授予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称号。2008年前后,华强北曾一度依靠强大的手机生产产业和广阔的海内外销售渠道扬名世界,声名鹊起,无数人在这发家致富。
但“山寨”、“水货”的标签也从那时起伴随而来。2010年,随着苹果、三星等品牌智能手机的崛起发展,华强北山寨产业全面败退,同时深圳市政府日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上地铁建设主干街道被围栏遮挡,品牌危机,创新乏力,客流骤减,空铺潮种种问题接踵而至,整个深圳华强北陷入寒冬。
华强北的逆袭
华强北的转型问题成了政府与民间讨论的热点。在这种焦虑下,华强北找到了一条转型的道路。华强北聚集了完善的硬件产业链,聚集了一个包括方案研发、元器件生产、外观设计、模具、壳料和组装料供应商以及组装工厂和物流公司庞大的制造业服务体系。在大家还在质疑开源模式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时候,开源共享的理念早已在无数华强北厂商实践过,而这也正是创客运动智能硬件发展浪潮的一个重要特点,华强北逐渐从山寨转向创新,开拓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智能硬件时代,产品快速迭代更新,离不开设计、生产、制造一整条产业链的支持,而这正是华强北所擅长的。华强北的这个优势吸引了全球的智能硬件创业者和相关的硬件孵化器。
来自国内外的创客汇聚在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共同碰撞交流各式产品。
率先嗅到这个气息的是来自美国的HAX公司,他们是美国硅谷一家专门关注智能硬件创业的孵化器,执全球之牛耳。2012年,HAX公司的CEO法国人希瑞尔就将其总部迁到了深圳华强北。希瑞尔说,我们之所以选择深圳华强北,因为这里是硬件的蓝海。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整个产业链,可以找到适合生产你产品的合作伙伴。在这里不仅是为了大规模生产和组装,也是为了创建高效便捷的研发中心、调试中心和检测中心。来自瑞士的工程师托马斯也说,他们现在做的项目本来在瑞士要9个月才能完成,但是到了深圳,3个月就差不多能做好了。
全球最大的硬件孵化器HAX2012年把总部从硅谷迁到华强北。
2013年,英特尔CEO科再奇三次访华,每次都到深圳,“深圳有着天然的创新生态系统。我们的产品涉及很多领域,如平板电脑、手机、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都是从这里生产。这是一个创新中心,我们想加入到这里,把我们的技术带到深圳,希望深圳帮助我们加速投入市场的速度。”。
创客利用激光扫描技术在玻璃上刻出图案。
2014年,出任微软CEO的萨蒂亚正式外访第一站就选在中国,而他出现在华强北的街头的照片成了全球热议的焦点,“既是对深圳创新能力的致敬,也表达了微软对生态圈建设的投入与期待。”微软官方微博当天如是写道。
2015年新年伊始,李克强总理新年第一访来到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为深圳创客再添一把柴火,深圳的创客运动就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抓住这一契机,这一年6月,华强北两大集团先后开业两个“创客中心”:2015年6月12日,华强集团的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对外开放;次日,赛格集团的赛格创客中心对外开放,并宣布全球招募创客团队。
背靠华强北完善的硬件市场,美国HAX孵化器、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赛格创客中心的相继在此安营扎寨招揽五湖四海创客,英特尔、微软等国际巨头地不断深入介入,政府创客运动的推动,昔日电子王国华强北借助智能硬件发展的浪潮实施逆袭,迈出了奔向“创客王国”的艰苦征程。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