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有三个班主任,班干部参照企业设置,探索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在深圳,不少学校创新班主任的管理机制与方法,让老师增加了对学生的关注与关心,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个班三个“班主任”增加对学生的关注
“宝贝是一个特别聪明、活泼、有想法、有责任心、洞察力很强的孩子。自从她开始管理班级的空调后,每次出操、放学都能及时的管好空调,从来没有忘记过……”这是宝安区红树林外国语小学二(6)班一名学生成长档案的月反馈表,评价的内容具体、接地气。学校之所以能如此专注于每一个学生,并频繁地通过反馈表与家长互动,得益于学校在班主任管理制度的一项创新——开展导师制管理模式,每个班均有三名“班主任”,分别是班主任、副班主任以及助理班主任,还有一名行政主任出任行政督导。
负责学校“导师制”课题的王杰老师告诉记者,各班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三组,并按照班主任负责学生数量50%、副班主任负责学生数额30%、助理班主任负责学生数额20%的比例,各负责一定比例的学生。以一个班50名学生为例,班主任专注于其中的25人,副班主任15人,助理班主任10人。“自从开展‘导师制’管理后,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多了,让班主任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关心每一个孩子。”王杰说。
“由于专注的学生大幅减少,我能够做到每周与学生交流一次,并将他们在学校的品行表现、学习情况、心理状态、行为表现参加活动的情况等记录在周反馈表上。”二(6)班的班主任范营媛表示,在周反馈表的基础上,每个月班主任还需要将学生在学校的具体表现,发生的一些变化以及出现的问题填写到月反馈表,形成学生的成长档案反馈给学生家长。家长王女士表示,通过班主任填写的月反馈表,不仅增加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更重要的是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老师们对学生的专注与关心。
“‘导师制’不仅仅有利于让学生更被关注,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年轻老师纷纷说,学校安排主任担任每个班级的行政督导,每周至少进班听课一节,并与其他三位班级导师一起开会研究班级的情况。三名班主任则会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一般情况下,副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由更为年轻的教师担任,三人既能相互补位,还能促进共同成长,特别是帮助年轻教师尽快独当一面。
班干部参照企业设置 为学生更好步入社会
而在深圳市新鹏职业高级中学2017级酒店管理专业四班,班干部里没有班长、副班长,取而代之的是后勤部长、环保专员、财务专员、房务专员以及固定资产专员等。
班主任黄伟娴告诉记者,作为一所中职学校,不少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一般,对班级的集体感和荣誉感较弱,而且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到专业对应的企业实习,也会常常遇到从学习到工作的衔接问题。为此,黄老师开始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参照企业的岗位设置来安排班干部,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在学校期间对企业的运作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岗位设置得比较具体,岗位数量占班级人数的一半,并采取轮换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获得锻炼的机会。
黄伟娴老师说,刚开始实施时,班干部的人数增加了,在指导学生负责热具体岗位工作时确实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当学生明确了工作责任后,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变得轻松起来,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遇到的其他问题。假设班级的窗户坏了,过去可能由班长发现,并通知班主任报修,现在班级有专门负责的同学,只要有同学发现了,直接由该同学报修即可。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班级凝聚力和主人翁的意识增强了,学生们也变得更加自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制定班级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在深圳第二实验学校秦雅莉老师的眼中,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秦雅莉老师根据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不断摸索出一套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模式,这当中首要的是引导学生制定目标。
在秦老师的班级里,大到学校年级的工作,小到每周的跳绳活动都有目标。“学生通过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心,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秦雅莉老师说,与此同时,建立班级自我管理机构,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班干部选拨方式,采取自荐与推荐的方法产生班干部, 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想做的岗位。
秦老师班上的很多活动都放手让学生来参与,设计,组织或主持。如班级文化建设大赛,在同学们的设计下,从购买物品到布置皆有创意,轻松拿下一等奖。在游园会中,小组开会分工合作,从摊位的申请、进货、销售,他们都能独当一面。秦老师还会制定班级约定俗成的班级量化评价表,根据每周加分汇总,产生优秀小组与不合格小组,优秀小组有很多优先选择权。在小组荣誉面前,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团结合作,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战。在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措施实施下,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自主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养成。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