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10月8日,我写给你们的第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刚好是在2016年10月8日。是的,刚好!两年时间、100封信、20万字。”这天深夜,龙岗区南湾学校三(3)班田丽老师刚刚完成备课,像往常一样打开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家长修炼手册”。敲下这行字的一刻,她的眼睛湿润了。
孩子们有位“爱写信”的班主任
两年前,田丽考取深圳教师编制,来到南湾学校。年轻的她虽然此前已有三年执教经验,但田丽很快发现,深圳教育和自己的性格“很对味”:“深圳不一样!面试官想听到的是老师的实践、想法和规划,他们特别注重一个老师是否有思想。”
作为田丽来到深圳所带的第一个班级,在南湾学校三班孩子们身上,她毫无保留。田丽是个书迷,每年读书上百本,曾经在书里看到薛瑞萍老师给家长写信,大受启发。素感“世间好物不坚牢”的她开始了“班级家书”的征程——与家长们以最原始的“家长信”,开启一段心灵对话。
她还清晰地记得,《最是书香能致远》是她给三班家长发出的第一封信,没想到迅速得到了反馈。家长们纷纷留言赞同她的提议,强烈支持推动学生阅读。“这给了我巨大鼓舞,让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家书活动。”
于是,从课外阅读到学生未来、从书写到学习态度、从作业考试到习惯品格养成……家长纠结孩子的座位问题,她竭尽全力给方案,写信与家长坦诚沟通;家长焦虑孩子刚上一年级不知道如何辅导,她写信教方法,操作步骤都写得一清二楚;家长疏于孩子教育,她写信提醒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逐渐地,QQ空间里的家长回复越来越多,后来,她干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家长修炼手册”,以服务更多有需要的家长。田丽也在无形中开启了家校共育暖心模式。
以“班级家书”巧纳八方智慧
田丽表示,是深圳安心稳定的工作让她得以坚持。在她看来,稳定的工作是一种持续激励,对老师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种心态的健康稳定,让她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孩子们身上。“接手新班级,需要和家长不断沟通、磨合、促进,每一封信都如同开了一次小型家长会。”
两年来,田丽的班级家书平均每周一封,大大小小的事情集思广益、磕磕绊绊的矛盾消化于无形,她越发地感受到,“字重千金”的意义。在她呼吁关注安全问题时,家长们出谋划策;在她小试牛刀,给出精心设计的表格和数据时,“理科不错”的点赞不绝于耳;第20封信《巨款一样的新年大礼包》,她征集教育心得和教育方法,家长们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畅谈教育;第92封信《你知道“三年级现象”吗?》,她与心存压力的家长们共同寻求帮助孩子们的路径……从单纯的记录,到互动交流,再到以家书传递温暖、支持和力量,她深感在笔耕不辍的信件中,自己才是受益最大的那个人。
“南湾学校熊谨慎校长倡导‘四个善待’的教育理念: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老师、善待自己。其实,我的做法就是在践行‘四个善待’。我是富有的,这100封家长信、3000多条家长留言,记录了班级的点点滴滴!”田丽从没想过自己能够写到100封,而且始终充满愉悦和感恩。她说,自己特别幸福。
博采众长不唱一个人的“独角戏”
生活中的田丽是个充满“野性”的丫头——爱运动、爱自然,最爱是越野。
正如她“战士”般不服输的性格,在家长和孩子们眼中,田丽遇到任何不满意的地方,都会千方百计地找办法。有了班级家书,和家长们讨教也成了田丽的“日常”。
六一儿童节等各类文体活动、班级文化建设、课堂创意设计中,都有家长们的智慧结晶。每年春天,班级都会推一次“生命教育活动”,今年,有家长主动制作了培养多肉植物的PPT,为孩子们上课、陪伴孩子们培育多肉植物……去年,和孩子们一起养蚕,得知田老师怕“大青虫”,李源钰夫同学和妈妈主动把几大盒蚕宝宝抱回了家照顾,成了田丽感激不尽的“小小英雄”。
田丽师从名师王凤华,该名师工作室完成的《 “基本字”中的大自然》课程,去年获评深圳市精品课程,今年又收获广东省校本课程一等奖。而在刚刚过去的9月,田丽的课题《文体意识关照下的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研究》在龙岗区获得立项。爱读书的她,还不定期组织家长、同事组成读书会,分享名家智慧,最近正研读《道德经》的她甚至在她的另一个师父名师何捷老师的公众号里发表了几篇文章。
田丽自称是个杂家,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哲学她都喜欢,而她长期修学心理学的重要原因,就是希望用专业的视角和有温度的话语,与家长进行更好的沟通,共同去呵护孩子们成长。今年初,她利用个人时间又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认证”。
架设桥梁滋养爱心细水长流
田丽喜欢试错,“可以犯错,但要改错”从入学起就成了三班班训,她总告诉孩子们,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家长都会犯错,每个人都可以指出问题,帮助别人改正,每个人也要需要接受他人的建议。于是,家书也成了田丽和家长们自我成长的镜子。
沟通也总是一帆风顺,田丽在第47封信《我的告白书:爱还在》家长信里,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受伤与消极。没想到,许多家长不仅表示出理解,还纷纷发来安慰,鼓励她“即使在低谷中,也不要放弃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深夜发布了第66封信《谢谢你们的谢谢》,第二天一早,学生郑歆瑶的外婆就在群里回复消息,“田老师是我见过的最负责任的语文老师……”刚刚起床的田丽看得热泪盈眶,她说,“作为一名老师,获得认可是最好的礼物……”
翻看着QQ空间和微信上的回复记录,回忆起和家长们沟通的点点滴滴,田丽常会笑着湿润了眼睛。熊校长说,田丽的一封封“家书”,也是“情书”。没有宏大的道理,只有细水长流的私语。田丽说,信的那头连着家长,这头系着学校,老师就是家校关系的纽带。只要家长们愿意听,自己就会一直写下去……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