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月球这颗自然卫星作为对地观测平台,可望实现对地球大尺度、长周期、连续性观测。”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8月10日的中国遥感大会上,对月亮能否被当作人造卫星来观测地球进行大胆设想。
“相比人造卫星,月球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综合观测平台。”郭华东表示,人造卫星越来越多,太空垃圾随之增多,在轨道资源也面临挑战。面向地球未来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探测手段——遥感手段来进行认识。月基对地观测具有观测范围大、视角可变,对地球上某一位置长时间、连续观测,超长生命周期,月球地表稳定,利于传感器工作等优点。月基观测可以适用大尺度海气变化、大尺度陆表动态变化和固体地球动态变化特征观测。
“在月球存放重要文件,可以保留5亿年、10亿年之久。”郭华东表示,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可以说是一个“永久”存在的对地观测平台。从宏观现象、板块构造角度出发,在月基平台上进行高精度观测,可以获取板块构造厘米、分米级的变化。
郭华东表示,以月球作为一个遥感卫星看地球,观测陆地桥、板块、三极、能量平衡、地球之外的生命,都是有可能的事情,也非常有价值。
编辑 实习生 木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