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发表主旨演讲。
在27日举行的中外智库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演讲中提到,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中国在过去的40年实现了两个重要的跨越。“从封闭的经济变成了开放的经济,从依靠初级产品参与全球分工的经贸小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大国。”隆国强认为,能取得这个成绩,是因为中国始终与时俱进地实行改革开放,把握机遇,规避风险,这些经验对进一步谋划好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当前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化不断深化,新的挑战出现,新的机遇涌动。隆国强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能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人口红利在快速地减少,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在快速地削弱,但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高、工业体系更趋完善成为我国新的优势。“比较优势的快速转换、国家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调整、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等,都要求我们调整对外开放的战略。”隆国强说。
“这个开放战略和以往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隆国强认为,从目标上来看,调整对外开放战略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用好国际、国内的资源和市场,不断地提升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从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参与全球竞争,到未来更多地依靠技术和资本密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参与全球分工。第二个层次是要基于中国的国际地位,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家环境,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中。
隆国强建议,从开放内容上,要贸易和投资并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要并重、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要并重协同。要进一步地扩大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产业的开放,同时还要特别注重服务业的开放。由于信息化的进步,让很多服务变得可以跨境交易。“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排在全球第二,但是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却相对比较弱,服务贸易的逆差持续,反映出我们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不够,为什么呢?”隆国强说,就是因为服务业对外开放不足,所以要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急需深化服务业的改革,扩大服务业的开放。
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隆国强认为,这是对国际社会一个重大的贡献。“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成果是世界共享。”隆国强说,过去五年,“一带一路”倡议取得超乎大家预料的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和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在共商、共建的努力下,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隆国强提出,要实现新的对外开放战略,对中国而言,很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深化改革,完善涉外经济体制,用新的体制和新战略来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防范风险,把握机遇,取得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
编辑 陈湛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