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开庭!民法博物馆首次开展知识产权类旁听庭审

深法宣 通讯员 覃晓虹
2021-04-28 23:05
摘要

随着龙华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案件持续增长

民法博物馆模拟法庭内一片肃穆无声,随着法槌的敲响,黄某等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一案正式开庭。此次庭审特约监督员、科创局、卫健局、水务局等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代表等三十余人参与旁听。

该案涉及到注册商标专用权的问题,庭审中,针对双方诉求,审判长准确地归纳争议焦点、围绕案件事实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询问,并组织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该案中被告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构成对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被告行为明显属于恶意的侵权行为。法官当庭宣判被告对侵害行为应当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参加旁听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旁听体现了刀口向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不断增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思想认同,激发创新进取的工作热情。邀请了那么多企业代表过来,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为龙华区营造尊重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无独有偶,龙华区公证处也开展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知识产权主题宣传活动,重点宣传了专利权、商标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以及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等有关内容,活动中,解答了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援助等相关问题,为有需要的群众量身制定公证法律服务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龙华区已构建了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审判机制。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充分发挥“深圳微法院”、“电子卷宗系统”及“E键送达平台”的优势,组织庭前证据交换、简化庭审程序,提高当庭宣判率,简化裁判文书,有效缩短了案件的审判周期,平均结案周期为38天,比之前97天足足缩短了59天,切实解决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周期长和成本高的问题。而对于普通案件中行为恶劣、性质严重、持续时间长、实施范围广、造成权利人严重损失且存在主观故意的侵权案件,采取繁案精审的原则,建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大幅提高案件判赔额度,加大对侵权人的打击力度。

据悉,随着龙华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案件持续增长。为进一步整合优势审判资源,实现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集约化和专业化,龙华法院在全国法院中首创设立集审判、调解、宣传、交流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内设知识产权纠纷工作室、审判团队和知识产权联调工作室。2020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552件,审结6147件,结案率达93.8%。


编辑 伍偲 审核 刘杰

(作者:深法宣 通讯员 覃晓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