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黄振兴搜寻解救被困人员时说了句“让妇女和孩子先上皮划艇”,大家用笑声表示赞同,这笑声也稍稍缓解了紧张恐惧的气氛。
入伍十年,沙井消防中队副中队长黄振兴参与过无数次抢险救援行动,救下过不知多少人。然而刚刚过去不久的台风“山竹”,却还是让黄振兴觉得难忘。当多数人都躲在室内避风避雨时,他带着队员们逆风而行,泡在冰冷的海水里,救下了122名被困群众,还转移了300多公斤危化品。
黄振兴(右二)在搜寻被困人员
台风过后,他依然和队员们每日奋战在一线,清理倒伏树木和障碍物。昨日接受记者采访前,工作了一天的他才稍稍“眯”了20分钟。
队员到现场得知危化品为剧毒氢化物,仍然下水泡了3小时
9月16日,“山竹”肆虐。早已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的沙井消防中队接到报警,位于沙井裕和路的瑞云峰工业园发生海水倒灌,有大量人员被困。中队下属的专职消防队距离较近率先出动,随后沙井中队也前往现场救援。
黄振兴(左)和队员用橡皮艇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下午6点49分,官兵们到达现场了解到不仅有大量人员被困,厂区还有大量危化品需要转移,否则会面临被海水浸泡泄露的危险。“当时裕和路全部被海水淹没,并且水还在不停往上涌。”黄振兴回忆,他们划船进入存放危化品的仓库门口,和部分工人将一桶桶危化品搬上船,从后门划船到前门,再运到厂房的二楼。由于通道狭窄,一次只能容纳一艘橡皮艇通过,黄振兴和队员们来回运了二十多趟,才将300多公斤危化品全部转移。
与此同时,其他队员在园区里搜寻着被困人员。台风导致整个工业园停电,漆黑一片,队员们只能通过喊话和手电的灯光进行搜索。这一搜索着实把黄振兴和队员们惊到了,被困人员数量有两百来人,远远超过接警时的预估。
时间就是生命。运送完危化品的队员们也加入救人队伍,迅速划着橡皮艇进入被困人员所在房屋附近。4个队员控制一艘橡皮艇救人,一艘艇一共可乘坐10人,为了以更快的速度救出更多的人,从里面救人出来的时候,4名队员中的3名干脆跳下海水推艇,只留一人在艇上控制方向。“当时倒灌的海水有一米深,已经淹没过胯部,特别冰冷,泡了3小时都没知觉了。”黄振兴回忆,队员们到达现场后才知道,需要转运的危化品是剧毒氰化物,但为了救人和保障厂区安全,还是义无反顾跳入海水里,“庆幸工厂提前做了些防水措施,运送过程中也没泄露。”
“没想过害怕,只想赶快多救人”
那晚,沙井中队和其下属专职消防队一共解救被困群众122人,沙井街道也派出增援力量营救了其余的被困人员。
在普通人眼里,这些“逆风者”们是无所畏惧的。黄振兴坦言,第一次下水的时候还是有担忧的,“我们不怕风不怕雨,但会担心水中不确定的危险带来更大的险情,比如担心危化品泄露,担心厂区里被水浸泡的车辆电瓶漏电,或者万一有下水井盖被海水冲开等等。”
晚上8点,又起了风,下起了暴雨。由于停电,大家只能摸黑在水中探索,依靠两边停放的车辆来判断脚下的情况。黄振兴脚上还带着伤,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下了水。
“同样是血肉之躯,怎么可能没有担心,说不怕只是没时间想怕不怕。” 黄振兴笑言,“那种情况心里只想着要赶快救更多的人,能多送出去一个就多送出去一个。”
两年军校生涯受益良多 入伍十年始终不悔
作为一个湛江人,黄振兴从小到大见惯了台风,却从没面对过这么大的台风。黄振兴惦记家里,平时每两天就和母亲通一次电话,陪母亲说说话,出警前他还和母亲打了一通短暂的电话。他说,母亲知道这种天气里他会随时准备出警,所以也不会多问,他也不和家人说,“说了让他们担心,何必告诉他们呢,这十年来家人跟我都有了默契。”
入伍十年,黄振兴已经数不清参与过多少次抢险救援,也记不清面对过多少次险情。“还是年轻新兵的时候,遇到危险大家都抢着往前冲,现在我作为老兵更要往前冲。”他说,“救人和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是我们的天职,只要有人遇险,我们肯定第一个冲上前,这是毫无疑问的。”
前两年,黄振兴花了两年时间读军校,毕业后又回到消防警营。他说,读军校给了自己一个更大的舞台,令自己学到更多东西,受益良多,也更坚定了留在部队的念头。“干一行爱一行,我就想知道自己在消防这一行能干出什么样,想挑战自己。”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