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在深启动

读特记者 方胜
2018-09-21 16:27
摘要

9月2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办,国家卫健委基层司指导,赛诺菲公司支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暨社区能力提升实践基地项目启动会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召开。

9月21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办,国家卫健委基层司指导,赛诺菲公司支持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暨社区能力提升实践基地项目启动会在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召开。

该项目旨在打造全新社区能力提升实践基地,通过线上智慧社区数字化解决方案从百姓生活入手,结合智能化疾病管理,全面提升慢病患者规范化诊疗的认知和依从性,为打造健康城市迈出坚实的一步。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暨社区能力提升实践基地项目”在深圳启动            

项目启动后,深圳将在1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试点基地)中打造“社区能力提升实践基地”并以此为平台,在社区开展医生培训、居民、患者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据悉,2018年底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项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暨社区能力提升实践基地项目项目还将在天津落户,并将于2019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厦门、宁波、成都等8城市相继启动。

一起来看看这一项目有何新亮点?

亮点1:家庭健康管理员:更懂你、更接地气            

最具亮点的家庭健康管理员体系是“实践基地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由各个社区中心从由慢病患者的家庭内部招募,一旦入选后,由社区健康中心进行统一、定期的医学药学护理相关培训,以及慢病多病种疾病科普知识培训,并颁发相应家庭健康管理员认证证书。

作为家庭健康管理员,其本身就具有慢病患者(或患者家属)及健康知识宣传员的双重身份,这也使得他们能更细致、更实用地了解患者及家属需要什么样信息,从而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常见慢病防控的宣传教育更扎实、更深刻地被慢病人群接受。

主办方介绍,家庭管理员的角色在慢病管理中将起到核心作用,他们将帮助慢性病患者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家庭为圆心,辐射整个社区及周边,让更多慢病居民受益,同时巩固“家庭医生团队-家庭健康管理员-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新形势下慢性病管理协助作用。

亮点2:智慧社区:当机器人遇见慢病            

此外,“实践基地项目”将以患者教育管理为中心,实现慢性疾病“患者教育+患者管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智慧社区将引进机器人医生助理、人工智能等创新性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并将其应用在患者病程管理中,内容涵盖初诊患者电子档案的采集,院内及院外患者教育与微信端疾病知识问答,院外管理及随访、电子档案更新、人工智能用药提醒,患者复诊电子档案提取等各个环节,通过对完整病程全覆盖,充分打开社区医院管理者的视野和“互联网+医疗”想象力。

其中,如何让更多慢病患者了解并学会使用智慧社区的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也是家庭健康管理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家庭健康管理员在自己掌握规范化操作后,帮助并指导社区内其他慢病患者数字化管理端完成从智能问诊、到初诊患者电子档案采集、院内及院外患者教育内容及工具、患者院外管理工具等全病程智能操作步骤。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