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在“广州金融中心发展论坛”发布了第十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 (CDI•CFCI)。31个金融中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北上深稳居前三甲。
第十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的评价范围涵盖我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包括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六大经济区域的28个区域金融中心。相对上一期指数,第十期指数中 31个金融中心城市得分全部上升,其中得分上升幅度最大的5个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杭州、广州和南京。“金融产业绩效十强”、 “金融机构实力十强”、“金融市场规模十强”金融中心,深圳均位列前三。
据悉,该指数利用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金融市场规模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四大领域的91项指标综合评价我国金融中心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我国金融中心科学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有益启示。第一期CDI•CFCI于2009年发布,其后每年更新一次,动态反映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最新进展。
第十期CDI•CFCI的评价范围涵盖我国31个金融中心城市,包括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和六大经济区域的28个区域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天津、南京、重庆、武汉、苏州、郑州、西安、大连、济南、福州、青岛、厦门、长沙、沈阳、无锡、宁波、昆明、合肥、哈尔滨、石家庄、乌鲁木齐、南昌、长春、南宁、温州。
相对上一期指数,第十期CDI•CFCI中 31个金融中心城市得分全部上升,其中得分上升幅度最大的5个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杭州、广州和南京。排名上升的城市有8个,排名下降的城市有7个,另外16个城市排名保持不变,其中福州排名上升了4个位次,杭州、大连、石家庄均上升了2个位次。
“金融产业绩效十强”金融中心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广州、成都、杭州、西安、天津和郑州。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分项竞争优势十分显著,其金融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已经远胜于其他区域金融中心。
“金融机构实力十强”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成都、重庆、南京和苏州。本期该分项评价指标引入了有关地方准金融类机构的评价,包括私募基金、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和第三方支付等四项指标,受此影响,地方准金融类机构发展较为活跃的深圳、杭州等地的得分有了明显提升,其中,深圳本期得分增长大幅提升25.5分,杭州则大幅增长11.6分。
“金融市场规模十强”金融中心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大连、郑州、杭州、广州、南昌、武汉和济南。上海金融市场“一枝独秀”,全国性金融市场几乎都集中于上海,使得上海得分远高于其他城市;深圳凭借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优势紧随上海继续保持第二的排名,凭借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相对活跃表现,以及在区域股权市场的规模优势,与上海之间的得分差距有所缩小;在本期新引入的区域股权市场评价方面,除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外,广州、杭州、武汉和南昌等地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相对较好,截至2017年底,四个城市各自的股交中心挂牌企业数均突破了4000家,形成了较强的规模优势和良好的市场活跃氛围,是区域金融中心中在区域股权市场发展方面的佼佼者。
“金融生态环境十强”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武汉、成都和重庆。金融生态环境分项竞争力与城市发达程度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北、上、深、广四个一线城市充分体现了自身整体生态环境的优良,其得分也遥遥领先其它城市。本期广州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首次超过深圳,跻身全国前三。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