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的深圳街头,人们向军人致敬!
“太不可思议了!”家住福田区百花路的沈女士17晚十点多还是“穿越丛林”回家。18日早6时出门,便可以开车上路了。两天前的“山竹”,可是把这条近千米的路用横七竖八的大树“捆绑”着。
沈女士返回家去开车,经过队伍时,摇下了车窗说:“辛苦你们了,晚安!”
惊叹的何止百花路附近的市民,这里只是武警广东省总队深圳机动支队的一支小分队。据悉,这是深圳市三防办特约的“攻坚铁军”。这样的攻坚小分队有10多支,200多名官兵参与其中,于17日晚22时进驻深圳受灾最严重的罗湖区和福田区的5个路段,执行在次日拂晓前为市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任务。
实际上,从17日清晨开始,官兵们就开始了灾后重建工作。三期士官李仕营介绍,他所在的中队从早上6点起床后开始就冒雨清理营区附近倒伏的大树,用电锯截断树木,便于运输。
他作为中队三个电锯手之一,尽管二十分钟一轮换,但还是有点举哑铃的感觉:“就像拿着个20公斤的哑铃,从早上举到晚上,比跑马拉松还累,晚上拿筷子手都在抖!”
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攻坚战打响后,每个小分队都有一句共同的口号:人可轮换,机器不能停!无论是迎面阵风,还是暴雨突降,电锯声、枝叶拖动声、吆喝发力声,不绝于耳。
凌晨4时33分,在太宁路执行任务的指导员王江平送走一车杂物后,便听到个别呼噜声。寻声望去,只见20多名官兵挨着马路相互依靠着,打着呼噜,与天上下着小雨交响。王江平说, “他们大约有五分钟时间的休息,下一辆车过来马上就得站起来装车”。
清晨6时05分,他携带的对讲机里传来命令:“各单位清理装具,带回!大家晚安!”
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