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健康指导
苏帆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医师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苏帆医师坐诊中遇到一个“奇怪”的小姑娘,12岁左右,表情淡漠、心情低落。一番询问下,小女孩才慢慢说出了事情的原委:一次运动扭伤导致了她的膝盖“和别人不一样”,进行体育活动时候总是打软腿、膝盖容易松动,体育成绩越来越差,因此常被家长指责。她在接受一轮检查后,幕后元凶被揪了出来:是髌骨不稳!核磁上呈现典型的“对吻征”伴内侧髌股韧带断裂。
什么是髌股不稳?
髌股不稳,是一种因髌骨半脱位、脱位、滑动轨迹异常等改变而产生的一系列的膝关节症状的疾病。长期的不稳会产生活动受限、疼痛、关节炎等。首次脱位后如果不经过手术,常常超过一半的患者仍会发生髌骨脱位并且难以恢复到伤前运动水平。
髌股不稳的常见病因与患膝的先天缺陷
(1)内侧髌股韧带损伤/断裂
内侧髌股韧带是限制髌骨外移最主要的静力稳定结构,起于股骨内上髁与内收肌结节之间的骨面,止于髌骨内缘上段。髌骨的一次脱位必然会造成此韧带损伤,导致髌骨内侧限制结构失效,因而遗留髌骨不稳。
内侧髌股韧带的解剖位置
(2) 限制髌股关节稳定的其他因素
滑车发育不良、胫骨结节外偏、外侧支持带和髂胫束过紧、股四头肌失衡、股骨前倾及胫骨外旋、膝关节囊松弛、对侧髌股脱位史、 扁平足等步态因素。
髌股不稳的鉴别
(一)病史特征:包括明确的首次扭伤(脱位)病史,常常可见长期的慢性损伤病史/反复的运动时乏力、膝盖打软,或者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不适感。
(二)体格特征:急性期内侧髌股韧带膝盖、股骨止点压痛,猛烈的脱位、复位的过程常常会伴随股骨外侧髁软骨的撞击伤,表现为股骨外侧髁的压痛。门诊就诊常常发现:髌股倾斜试验(+),推髌试验(+),髌骨恐惧试验(+),J-Sign(+),运动轨迹异常,Q角大于14°(男性)、17°(女性)。
Q角测量
髌股倾斜试验
(三)影像学检查:Insall指数、Caton指数>1.2(见病因部分),TT-TG值>20,滑车角>148°、适合角异常(标准值为-8±9°)、髌股指数>1.6等。
髌股不稳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据国内外大量的统计分析,短期内急性髌股脱位手术比保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手术治疗髌股不稳
(一)什么时候需要手术
Ø 膝关节运动后明显的不适感
Ø 复发性髌股脱位
Ø 习惯性髌股脱位
Ø 合并有软骨损伤
Ø 合并游离体的髌股脱位
(二)髌股不稳的手术方式
Ø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内侧髌股韧带是限制髌骨向外脱位的主要组织结构。其损伤被认为与髌骨脱位密切相关,因此,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被越来越广用于治疗髌股不稳,是髌股不稳的首选术式。
Ø 多样的其他/联合术式
(1)胫骨结节移位
(2)外侧支持带松解
(3)滑车成形术
(4)旋转截骨术等
髌股不稳患者出院后康复
术后2~4周:加强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患者术后2周拆线及1 个月复查时。训练方法:加强主动屈伸锻炼,强化肌力练习,并加强患膝活动 度的训练,使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90°以上。进行主动短弧练习(o°~45°)。
术后5周至3个月:负重及本体感觉训练,提高关节 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继续直腿抬高锻炼及膝关节屈曲练习。 合理地进行主动长弧练习、负重及平衡练习、背靠墙静蹲练习、单腿半蹲屈伸练习。
术后4~6个月:强化关节活动度,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恢复日常生活及各项活动能力。因此,此阶段以锻炼为主。如慢跑、骑单车等。需要强调的是,此阶段重建的韧带尚不够坚固,应循序渐进练习。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