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估值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上市公司价值投资浮现
读特记者 李萍
2018-09-11 15:26

9月11日,由中国社科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上市公司蓝皮书中,总报告以“新经济动能转换与资本市场结构转变”为切入点,指出受强监管导致信用收缩、外部风险冲击加大等因素影响,预计中国经济2018年增长6.6%,2019年增长6.3%。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与经济增长呈现分化趋势,A股估值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上市公司运营保持稳定,价值投资浮现。

2018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6.6%

根据蓝皮书指出,受强监管导致信用收缩、外部风险冲击加大等因素影响,2018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6.6%。

蓝皮书指出,2018年实体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6.9%,其中净出口贡献了1.09个百分点,2017年第四季度6.8%的经济增长中净出口有2.5个百分点的贡献,体现了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各类机构普遍上调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但从实际情况看,上半年经济没有能延续出口带动的趋势,出口反而拖累经济增长。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机构对中国增长的预期相应调低。2018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在外需拖累下,依然达到了6.8%,增长势头强劲,但环比增长低于2017年第一季度的环比增长1.5%,重新回到了2012~2017年6年间的最低增长水平1.4%。第二季度是开工季,投资显示出需求端疲弱,但生产端仍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按经济增长自身运行趋势看,假设2018年下半年每一季度环比增长按6年间同期最低增长水平,分别为1.7%、1.6%计算,下半年经济增长为6.5%的水平,全年经济增长保持在6.6%以上。

蓝皮书认为,尽管经济增长总体表现平稳,但逐季下滑趋势明显,这直接对2019年经济增长形成压力,预计2019年GDP增长达到6.3%。当期对实体经济扰动最大的因素来自金融市场的恐慌。

在实体经济增长平稳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则出现了恐慌情绪,而这恐慌情绪直接导致信用进一步收缩。金融市场的恐慌推动了资金持续流向国企等有政府支持的部门以寻求安全,而非流向有效率的部门,因此每一次金融恐慌都会加剧资源配置的扭曲。消除金融市场恐慌是当务之急。

蓝皮书提到,外部风险正在加大。外部风险冲击来自美国连续加息、石油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冲击,导致预期不确定,突出表现为汇率波动加剧,预计2018年人民币汇率维持在6.5~7。

A股估值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

上市公司运营保持稳定价值投资浮现

蓝皮书指出,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与经济增长呈现分化趋势,A股估值已降至历史较低水平,上市公司运营保持稳定,价值投资浮现。

蓝皮书认为,不同类型公司业绩与GDP的走势在不断分化。从主要指数每股收益增长与GDP增长率的对比情况看,可以发现,2017年上市公司业绩与GDP同步上升突出表现在沪深300上,而创业板则走低,2018年第一季度,创业板业绩恢复高速增长,中小板业绩保持增长平稳。

同时,2017年资本化率稳定,2018年上半年下滑到历史低点,资本市场估值水平成为历史的相对低点。2018年上半年只有10%的公司是正收益,一季度业绩平均增长率高达41.8%,上市公司逐步回到历史低点估值的状态,维持60%的资本化率水平,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浮现。

另外,从上市公司运营情况看,2017年上市公司利润显著回升,上市公司扣非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6.6%和2.9%,为近三年来最高,说明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影响,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去杠杆效果较好,主板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3年的61.2%下降到了2017年的59%,中小板负债率2017年为47.5%,创业板负债率为40.4%,下降明显。资产周转率提高,产能过剩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随着各项降税降费政策的推出,上市公司负担重的现象有所缓解,期间费用率下降明显。同时,还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扣非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超过了融资成本,改变了前两年低于融资成本的状态,上市公司正朝着转型升级的方向运行。

新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但目前资本市场体系不足以支持新经济快速发展

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中,“新经济”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培育新动能提出了多项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比如“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医疗、两网融合、新的制造业、文化娱乐业等“新经济”所占比重上升。全国两会报告已经清晰表明决策层在有意识地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对“地产+基建”这种路径的依赖,改变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路径和方式,鼓励新产业、新业态、新制造业、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

同时,从产出方面来看,“新经济”的增速超过平均水平,一些高技术产业、新的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大幅超过工业平均水平。传统产业虽然去产能后利润大幅增长,但投资持续呈负增长。通过对64个上市公司细分的子行业的资本开支增速进行梳理,显示出“新经济”产业和旧经济产业的明显分化:位于左边的资本开支大幅增长的行业绝大多数还是两网融合的新型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等“新经济”产业,位于右边收缩的是去产能、去库存的旧经济产业。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确实正处于这样一个新旧动能转换包括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新经济”的占比明显上升,这也符合转型方向的企业和产业占比上升的趋势。

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新经济快速增长使得经济增长新旧动能接续正常,新经济领域“独角兽”涌集,新经济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受高成长性、高创新能力、轻资产与高技术等业务特点影响,中国目前资本市场体系不足以支持新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国新经济发展及中国新旧动能顺利转换保驾护航。

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