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 | 深圳当代陶艺如何对接国际?这个展览不容错过

读特记者 尹春芳
2018-09-06 19:49
摘要

一件件独特立行的陶艺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匠心将陶瓷与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一件件独特立行的陶艺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匠心将陶瓷与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深圳画院、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广东当代陶艺学术邀请展暨第二届深圳当代陶艺大展”于9月6日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开幕。

《和》 徐赓良(中国)

本次共展出了近百件陶艺精品,让当代陶艺这门国际化的艺术门类在深圳这方土壤中育树成林。与此同时,这也是成立一周年的深圳市美协陶艺艺委会今年交上的一份漂亮“成绩单”。

《花器》 松尾·伊知郎(日本)

精益求精 本土化特征鲜明

对一个展览来说,好的展示方式可以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展现出审美趣味。而本次大展的一大亮点就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展示方式。

《九条腰》装置 左正尧(中国)

一走进展厅,观众便会被旁边一组来自深圳本土90后的陶艺家吴嘉茵的作品《与生》吸引目光。白色的羽毛从地面一直延伸到空中,仿佛在讲述一个感人故事。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具特色的陶艺作品与美术馆的空间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传递出设计感和美学品味。作品的呈现方式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的悬挂,有的落地,有的静默矗立,与你对视。

《潜系列一》 胡宇(中国)

此次展出作品主要来自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委员作品和被邀请的国外当代陶艺家作品,以及深圳本土艺术家的优秀当代陶艺作品。三个部分的作品交相辉映,共同呈现深圳当代陶艺坚持的学术性和国际视野。

《无题》系列  陶 梁冰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也是展览的策展人之一梁冰告诉记者,此次展出作品都是精挑细选而成,“我们对参展的作品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作品不在大小,而是看是否有个人风格和特色。”

大展海报

如何让中国的当代陶艺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是本次大展所思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本次大展有着鲜明的本土特征。来自深圳本土的陶艺家达40余位。他们当中80后、90后年轻陶艺家已经成长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比起较为成熟的陶艺家来说,这些年轻人的技法还不够完美,但贵在有新的想法。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作品更能关注现时代人们内心的情感诉求和关怀社会现实,这也将成为深圳未来当代陶艺创作中的特点之一。

国际视野 推动学术切磋

此次展览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尤其还汇聚着一众当代陶艺界的“中流砥柱”,如左正尧、李劲等陶艺大家的作品,充分呈现了展览的高度和探索性。譬如,左正尧带来的装置作品《九条腰》别具心裁。他以艺术的语言尝试告诉观众陶瓷是怎样来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本届陶艺大展的国际化程度也在加深。此次大展也展现了来自美国、日本、荷兰、韩国等国的近十位陶艺家的新作,与国内的当代陶艺形成学术上的碰撞和思想上的交流。从国外的陶艺家的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当代陶艺普遍强调纯手工制作,这也是趋势所在。

此次大展的另一位策展人王文科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作品以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来呈现陶艺的新探索与实验性。既本土化又国际化,既有包容性又有丰富性是我们办展的初衷。”

深圳当代陶艺未来大有可为

当代陶艺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产生并迅速发展。中国当代陶艺的观念还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从美国、欧州和日本引进,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世纪交替时呈现出质的飞跃。中国当代陶艺的代表性人物如左正尧等一批学者艺术家倡导的纯学术性、严谨性,引导着中国当代陶艺向一个全新的思想境地和美学领域不断扩展。

自2007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办的首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以来,广东的当代陶艺不断厚积薄发,砥砺前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广东当代陶艺领域走在中国当代陶艺的前列,辐射面较为广阔。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沿城市,深圳的当代陶艺是广东当代陶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起步比较晚,目前发展步伐虽有滞后,但前景广阔。深圳当代陶艺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寻觅到时代陶艺的最强音?梁冰认为,首先要紧随广东当代陶艺辐射国内的能力,深圳当代陶艺家要积极参入这支劲旅;其次是依托深圳国际化都市的潜在实力,广泛与国际当代陶艺相互交流,形成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至高的审美境界以及闪烁的思想。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9月25日。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