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持续向好、新兴动能培育加快、投资需求保持旺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今年以来,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之一,罗湖区不负担当,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并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态势。
罗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是深圳最早开发、最早建设的城区,也是深圳传统商业旺区和消费主阵地。罗湖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着力“拓空间、稳增长、促改革、补短板、惠民生”,全力推动罗湖全面振兴发展,以实干精神交出一份踏实的经济答卷。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升”
今年上半年,罗湖区的经济运行总体突出一个“稳”字,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增速平稳。
其中,GDP为1031.66亿元、增长7.8%,连续13个季度稳定运行在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9%,增速连续35个月超过20.0%,居各个区第一,比全市快1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19亿元、增长8.5%,总量居全市第二。
“稳中有进”,表现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如服务业向高端迈进,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同比分别提高1.2和1.0个百分点,达74.9%和70.3%;新旧动能转换衔接,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2.83亿元、增长15.1%,连续10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占GDP比重突破6.0%,达6.2%,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新业态蓬勃发展,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零售额增长153.3%,远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商业综合体呈平稳增长态势,其中万象城营业额规模居全市第一;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增长5.6%,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0.6%,实现今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稳中有升”,表现在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经济密度位居全市前列,每平方公里GDP产出13.10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绿色发展积极推进。万元GDP建设用地3.73平方米、下降7.0%,相当于全市水平的44.5%;万元GDP水耗同比下降5.4%,综合能耗继续保持全市最低。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加快
经常逛东门老街的人们,或许发现昔日老街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近年来,通过“针灸式”“经络式”改造,东门商业区和人民南商业区的老旧物业被成功盘活;东门“大世界+时代广场”综合改造在持续推进,东门商业步行街转型升级紧锣密鼓。
东门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作为全市传统的商贸大区和改革强区,罗湖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继续迈出坚实步伐。目前,罗湖“金三角”国际级商业核心区影响力持续提升,“商旅文”特色街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特色商贸功能区培育初显成效,老城区焕发出新的商业活力。
珠宝产业是罗湖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今年上半年,罗湖大力提升水贝-布心黄金珠宝国际商贸区基础设计供给水平,推动贝丽北路(珠宝大道一期)改造;加快特力-吉盟珠宝产业园、IBC珠宝大厦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验收投入使用,将珠宝产业这张名片越擦越亮。
据悉,罗湖还将制定出台新版产业扶持政策,给辖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与此同时,盒马鲜生、天虹in选等一批新零售新物种将落户罗湖,为罗湖增添新的消费体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上半年,罗湖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现也比较亮眼。辖区317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营收、缴纳税款、获取净利润、研发投入等方面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62家,研发投入7.95亿元。近6成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近8成企业取得正盈利,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总体呈上升态势。
罗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互联网、节能环保等领域。随着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的不断推进,一批创新性较强的中小科技企业也集聚起来,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软通动力入选“2018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专注芯片研发的芯茂微电子、大力推进药品一致性评价与新药研发的中联制药、立足于园林及环保治理的森斯环境等今年上半年均有不俗表现。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罗湖还将聚焦创新载体建设工作,通过政府自建、政府回购、政企合作、政策引导企业自建等方式,打造水贝IBC科技产业园、尚创峰孵化器等多个产业空间,提升园区的整体综合实力。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