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界而言,特种兵似乎都挂着高冷的神秘面纱,因为他们训练素以严酷著称,甚至有着高于实战、难于实战的训练标准。记者近日走进作为准特种兵的驻香港部队某团特战学兵分队,让我们零距离感受他们接受“魔鬼训练”过程中挑战极限的36小时。
凌晨拉起的3个小时急行军
凌晨4时许,特战学兵分队战士正在睡梦之中,一声尖锐的紧急集合哨音打破黎明前的寂静,战士们应声而动,全副武装紧急集结。
“前方遭遇敌人炮火袭击!”全副武装刚出营区,对讲机传来紧急号令,“全连注意,向前奔袭3公里!”官兵们迅速拉大距离,向前方目的地进发。
全副武装进行3公里奔袭,对于这群入伍不到一年的列兵,算是不小的挑战,然而,这才是强化训练这顿大餐的“开胃菜”,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天色微亮,刚放下背囊还没来得及调整,基础体能训练随即展开。仰卧举腿、杠铃深蹲、平板支撑,汗水从黝黑的脸庞往下滴落,打湿了地面。经历接近3个小时的急行军,虽然体能消耗很大,但他们的热情不减反增,呐喊声在训练场此起彼伏。
早上9点,训练场上一场激烈的比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战士们忘却骄阳的酷热,顶着烈日进行“坐式下降”和 “踩绳上”训练,战士们笑称这是突破心理障碍的登高望远。
战士们告诉记者,攀登技术是一名特种兵必需娴熟掌握的一项军事技能,在实战时逾越障碍和利用险要地形出其不意地完成作战任务有处很大。
野战生存锤炼“保命”一招
野战生存是特种兵深入敌后作战或执行野外任务的“保命一招”,野外条件下吃上一口热食,能够使身体机能得到极大补充,提升持续作战能力。同时,此次野外生存训练,始终着眼实战要求。
中午时分,特战学兵开始构筑无烟灶造饭。全程无烟、严控声响,战士表示这是锻炼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生存技能,为提升战斗力奠定坚实基础。
“以前在家都是饭来张口,哪能体会做一顿饭原来这么费劲,如今在野外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米饭,心里别是一番滋味。”战士黄嘉威满脸喜悦地说。经历接近9小时的大强度训练后,官兵身体早就被“掏空”,这时能吃上一口热饭,心中当然是满满的幸福感。
“前方发现敌炮火袭击”,话音未落,战士们丢掉饭碗,箭一样往前卧倒,收枪屈身,快速匍匐前进,顿时,训练场上又刮起了一阵“迷彩旋风”。
体能极限的“磨刀石”
“虽然真的很苦很累,但是和兄弟们在一起吃苦,体会到了另一种满满的幸福感,我一定会坚持到底。”战士柳林如是说。
时至下午5时,经历13个小时的强度训练后,战士们都已疲惫不堪,但战术训练是实战对抗中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实用本领”,只有那些体能上突破极限才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
“一二、一二”、“加油”,战士一声声怒吼,打破了黑夜的寂静。能让猛士装甲车驱动起来不仅仅只有发动机,还有战士强而有力的双臂。公路上,战士们身负25公斤,5人一组徒手推动近5吨的猛士装甲车行进10公里。负重推车是检验战士体能极限的“磨刀石”,在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中,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突破极限。
经过长时间的“鏖战”,战士们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迷彩服上早已结上一层“白霜”,极度疲惫的他们全然靠顽强的意志力支撑着,发软的四肢也只是机械的运动着,但是吃苦还在继续。抬圆木、翻轮胎、冲斜坡、跑障碍,一系列“极限套餐”纷纷亮相。
夜间搜索下的“百步穿杨”
“魔鬼训练”仍在继续,夜间城区搜索正在进行。带队干部表示,模拟城市街区,开展夜战对抗训练,让战士们在训练一线不断摔打锤炼,打牢练兵备战思想根基,催生练为战的实战思想。
20公里徒步行军,距离不长,但在疲惫的状态下训练,对战士们的身心、意志和体力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记者转到另一个训练场。“马步再下去点、这个姿势再定型两分钟”,场上一班长冯子健正在对战士们的动作进行“精雕细刻”。而战士们早已满头大汗,两脚发抖。
“一整套捕俘拳认真打下来比冲400米还要累,而且打拳很枯燥,但武术格斗本是特战专属名片,我一定要把它擦得锃亮锃亮”,战士高泽斌刚打完捕俘拳气喘吁吁地说。
手枪实弹射击训练是特种兵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之一,只见战士们熟练操作手中武器,一个个纷纷练就“百步穿杨”的射击技能。
至此,36小时强化训练的全部课目都已结束,该团特战学兵分队可爱的战士们仍然期待下一个月强化训练再来一次新较量。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