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午
深圳某建筑工地
发生一起起重伤害事故
弟弟操作履带式起重机时
在吊臂下方的哥哥不幸被砸中
当场死亡
视频回顾一下这悲剧一幕
庞然大物突然掉落
小编隔着屏幕都感觉到害怕
起重伤害事故
作为建筑行业较为常见的事故类型
是指在进行各种起重作业
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
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
坠落、挤压、物体打击
起重机倾翻、触电等事故
那么,这起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来回顾、分析一下
事故详细经过
8月3日上午9时25分许,在深圳一建筑工地内,起重机操作员刘某蕃在使用履带起重机吊装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过程中,料斗钢丝绳突然断裂,料斗砸中在吊臂下方监护搓管机的哥哥刘某锐,并导致其当场死亡。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事故现场勘查图1经现场勘查,吊钩防脱钩装置完好
事故现场勘查图2 经现场勘查,挂吊钩的钢丝绳断裂
事故现场勘查图3
事故直接原因初步分析:涉事履带式起重机吊运混凝土料斗进行灌注作业过程中,吊运钢丝绳突然断裂,引发料斗坠落,砸中处于起重作业范围内的工人,导致本次事故发生。
事故现场勘查图4
一个鲜活的生命稍瞬即逝
在感叹生命脆弱之余
我们也要思考如何预防起重伤害事故
以下是起重作业10大必备常识
请大家务必牢记
起重作业10大必备常识
一、安全站位
直接在吊物下工作或者步行是不安全的,因为吊物可能会砸向你。在吊装作业中,吊杆下、吊物下、被吊物起吊前区、导向滑轮钢绳三角区、快绳周围、站在斜拉的吊钩或导向滑轮受力方向等都是十分危险的部位。所以,工作人员的站位非常重要,不但自己要时刻注意,还需要互相提醒、检查落实,以防不测。
二、正确认知吊索具安全系数
吊装作业中,工作人员无吊索具安全系数的正确认知,往往认为没有断就可以使用,致使超重作业总是处在危险状态。
三、拆除作业中一定要对遭遇的各种因素有预见性
对物件估重、切割的彻底性、拆除件受挤压增加荷重、连接部位等未经检查就强行起吊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四、杜绝失误性操作
吊装作业与很多施工不一样,涉及面大,经常使用不同单位、不同类型的吊车。日常操作习惯、性能、指挥信号的差异等因素很容易引发误操作,所以要特别谨慎。
五、被吊物体绑扎一定要牢
高空吊装拆除时,对被吊物要采取“锁”而不是“兜”;对被吊物的尖锐棱角要采取“垫”的措施。
六、滚筒缠绳不紧
大件吊装拆除,吊车或机动卷扬机滚筒上缠绕的钢绳排列较松,致使受大负荷的快绳勒进绳束,造成快绳剧烈抖动,极易失稳,结果经常出现继续作业危险,停又停不下来的尴尬局面。
七、临时吊鼻焊接不牢
1.临时吊鼻焊接强度不够。焊接强度不够,是指由于焊接母材表面锈蚀,施焊前清除锈斑不彻底,造成焊肉外表美观丰实,而实际焊肉与母材根本没有熔解在一起,载荷增加或受到冲击,便发生断裂。
2.吊鼻受力方向单一。在吊立或放倒长柱形物体时,随着物体角度的变化,吊鼻的受力方向也在改变,而这种情况在设计与焊接吊鼻中考虑不足,致使有缺陷的吊鼻在起重作业中突然发生折断(掰断)。这类情况需要事先在吊鼻两侧焊接立板,立板大小厚度最好由技术人员设计。
3.吊鼻焊接材料与母材不符及非正式焊工焊接。
八、吊装工具或吊点选择不当
设立吊装工具或借助管道、结构等做吊点吊物缺乏理论计算,靠经验估算的吊装工具或管道、结构吊物承载力不够或局部承载力不够,一处失稳,导致整体坍塌。
九、滑轮、绳索选用不合理
设立起重工具时,对因快绳夹角变化而导致滑轮和拴滑轮的绳索受力变化的认识不足,导向滑轮吨位选择过小,拴滑轮的绳索选择过细,受力过载后造成绳断轮飞。
十、无载荷吊索具意外兜挂物体
有很多事故是这样发生的:起重工作已经结束,当吊钩带着空绳索具运行时,自由状态下的吊索具挂拉住已摘钩的被吊物或其它物体,操作的司机或指挥人员如反应不及时,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而这类事故对作业人员和起重机具具有非常恶劣的后果。
除以上这些,大家也应该知道
起重作业“十不吊”
这是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但有很多人还是会选择视而不见
为了让大家印象深刻
特配图文加深记忆
1.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不吊
2.指挥信号不明确不吊
3.钢丝绳不合格、捆绑捆缚不牢不吊
4.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
5.歪拉斜吊重物时不吊
6.被吊物上有人或工作面浮放有放置物时不吊
7.容器内装的物品过满时不吊
8.重物棱角处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时(防止钢丝绳磨损或割断)不吊
9.埋在地下或凝固在地面的物体不吊
10.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或暴雨、暴雪、大雾、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不吊
以上知识点都掌握了吗?
生命只有一次
请大家务必遵守规范,珍爱生命
同时,记得转发分享此文
让更多人警醒起来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