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携新书亮相书博会:故宫文物是中华文明的情感归宿
读特记者 李丽 文/图
2018-07-21 17:53

21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故宫的隐秘角落》的作者祝勇携新书《故宫的古物之美》亮相书博会。在这本故宫艺术的典藏读本中,祝勇详细解读了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并现场讲述了故宫文物南迁始末,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晶报》总编辑胡洪侠担任本场深圳新书分享会的对话嘉宾。

“故宫有一种魅力,让人百看不厌,可以说。故宫文物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它代表着中华文明的传承,拥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这也是我们今天面对故宫博物院的情感归宿所在。”祝勇介绍,中国历朝历代皇帝都热爱收藏,尤在乾隆年间达到顶峰,皇宫成为事实上国内最大的博物馆,直到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挂牌成立。

“很多人担心,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有多少文物?——这要从故宫文物南迁说起。”分享会上,祝勇为市民勾陈出一段尘封的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故宫文物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33年不得不决定打包13000多箱文物分五批南迁。它们先后存放于上海、南京,并在南京沦陷前的千钧一发再次迁出,几经辗转运往四川乐山、峨眉以及重庆、贵州等地。南迁文物在西北度过了八年艰难岁月,直到1948年抗战结束,重回南京集中,行将送回北京,途中包括《四库全书》在内的2900多箱文物被运往台湾,剩下的万余箱文物得以安全返京。

“3万多卷《四库全书》就在南迁打包箱中,它们先被带往四川乐山,还吸引了许多国学大师前往;被运往台湾后,由于保管不善,部分卷册已遭到损坏。”祝勇安慰读者,南迁文物仅仅是故宫馆藏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仍留在故宫,且并未遭到战争侵害。加之,溥仪将《清明上河图》等一批珍贵的精品文物带往东北,最终都得以完璧归赵,因此,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仍保存着186万件(套)历代文物,此外,还有部分故宫文物被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等处。

譬如,石鼓文拥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然而,一个石鼓超过2吨重,且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嵌刻在表层的石鼓文非常脆弱容易脱落,因此,在战争时期物资极度短缺的时代,文物迁徙被视为巨大难题。

祝勇表示,巨量的故宫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曾经,文物南迁、返京都经历了无法预料的困难,很多前辈前赴后继,为之付出了毕生心血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今天,文物保护工作仍在坚持不断推进。特别是随着文物概念的发展,原有的戏服、幔帐、铠甲、家具、玩具、老唱片、老照片等物品都被列入文物清单,为了进一步理清文物数量和品类,以便妥善保管,故宫工作人员耗时7年摸清“家底”。随后,故宫又完善文物大库,对每一件物品都进行了有针对性地专业清洗、独立包装,确保防潮抗震。

故宫古物之美是一种观念,故宫文物的沉浮故事和来世今生,拥有数不清的传奇,它本身就是一本书,永远读不完。祝勇如是说。

编辑 王雯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