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建栋:不懈创新构建“智慧交通大脑”

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冯悦 文/图
2018-05-21 19:22
摘要

在在交通中心工作7年来最大的感悟,丘建栋说:“事在人为,只要坚持用心去做,就会有回报!”

21日上午,在南山区沙河西路转深圳湾生态科技园的入口处,丘建栋带着来访的嘉宾参观“智慧道路灯杆及AI系统”,这款由丘建栋所在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产品,被认为是未来智慧城市的标配,其中搭载的车路协同技术模块更将成为未来无人驾驶落地的关键。类似引领行业发展的黑科技,最近几年在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企业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交通中心”)频频涌现,让该中心在全国100多个同类专业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今年36岁的丘建栋,是交通中心科创中心主任兼副总工程师。交通中心所倡导的“创新融入灵魂”“技术成就卓越”价值观,丘建栋是坚定的践行者,他长期从事交通建模,交通仿真和大数据挖掘领域研发工作,曾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9项,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23项、国家专利3项。

坚持用心去做就会有回报

记者面前的丘建栋比实际年龄略显成熟。他为人热情和气,说话慢条斯理,加上技术实力强,在同事中人气颇高。

提及在在交通中心工作7年来最大的感悟,丘建栋说:“事在人为,只要坚持用心去做,就会有回报!”

2011年6月,丘建栋加入交通中心,“刚入职时有些奇怪,为何同事们都要午睡。”他注意到卡座后有一排地柜,放上软垫就成了一张单人床,午餐后同事们都会躺下休息片刻。此前长期在外企工作的他没有午睡的习惯,几周后他发现一定要午睡,要想把工作做到极致,就得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打赢各种“攻坚战”。

丘建栋在施工现场。

“深圳的创新大环境和交通中心的拼搏基因促使我不断前行。”丘建栋说,交通中心以改善城市交通、建设美好环境为已任,领导们都是“拼命三郎”,这股拼劲从上到下传导。最近团队又处于多个项目攻坚阶段,加班加点必不可少,一次他凌晨两点工作结束后给领导发微信请示,本来想着等领导次日回复,没想到领导秒回,“也是在加班”。

丘建栋说,刚开始他所在的团队只有7个人,业务量少,发展艰难。最让他委屈的是,团队埋头钻研的交通模型与数据分析业务,当时在行业内并不被看好。但他们团队就是“不信邪”,在交通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团队将单位20年来所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系统梳理和技术提升。丘建栋还记得,参与研发中观交通模型时,与团队伙伴一起写了几十万行的代码,进行了无数次调试,才攻破了技术难关。此后,交通中心成立了专门的科技创新中心,并组队参加了当年的海外高交会,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技术实力进一步加强。

掌握核心技术才有永远的竞争力

如今,交通中心业务拓展到全国100多个城市,丘建栋深知数字背后凝聚了领导和同事们多少心血,需要不断地创新,用技术推动了全国业务的拓展进程。“在外地与对手经常是面对面的PK,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永远的竞争力。”2016年在三个不同的城市,他带领团队与国内几家技术实力很强的竞争对手轮番组合较量,结果因为技术过硬 “连下三城”,当时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让他至今难忘。

丘建栋在作报告。

如今,交通中心的创新业务被视为行业的“新风口”,成为业内主要技术对标单位。例如,丘建栋所在团队坚持自主研发的“实时在线交通仿真系统(RealSIM)”,不仅技术上国际领先,而且从去年开始还走向大规模应用,在深圳的福田中心区、苏州的狮山路片区等地成功应用,利用大数据仿真技术,构建“智慧交通大脑”,有效缓解了所在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经过这几年快速发展,交通中心已成为了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提供城市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性机构。

目前丘建栋正在参与的福田中心区、光明马拉松智慧道路等攻坚项目多达5个。丘建栋经常说自己是幸运的,这几年“战斗值”蹭蹭上涨,不仅在交通科技创新建设方面收获颇丰,还锻炼了资源整合的能力。“有能力的年轻人,在交通中心很快就能独挡一面。”交通中心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拥有一批丘建栋这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技术精英,中心的转型战略才能成功付诸于行动,逐渐成为规划设计和智能交通领域的一张“深圳名片”。

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冯悦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