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晚报道过的小女孩,8年后带着锦旗来了
10月2日,一位年轻女孩手捧两面锦旗,走进深圳报业集团新媒体大厦大堂。
她叫黄桂提,如今是广西某银行的一名职员。8年前,她因深圳晚报的一篇报道走进公众视野(当时报纸上使用的化名为黄慧提)。这次她利用国庆假期专程来到深圳,为深圳晚报送来锦旗。
为何8年前深圳晚报会报道这位广西中学生?又是什么让她在8年后专程前来致谢?这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缘起:扶贫报道点亮希望
2017年,由深圳市牵头,联合江门、湛江、茂名、肇庆四个城市组成广东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专门负责对口帮扶广西的脱贫攻坚工作。那一年,扶贫组通过深圳媒体发布了一则消息:广西百色市当年有两万名同学高考过线,但其中约三四成家庭十分贫困,部分学生的升学之路仍面临巨大困难。深圳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百色市教育基金会联合发起名为“能上学是件幸福的事”的公益活动,通过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官方微信“圳在扶贫”发布捐助平台,呼吁深圳各界伸出援手,帮助孩子们顺利入学。
深圳晚报不仅向市民发出倡议,还派出记者专程赴广西采访了多位贫困学子。2017年7月17日,深圳晚报以四个整版推出“圳在扶贫进行曲”专题报道,其中第一站采访的便是黄桂提。
当时,深圳晚报记者楚宏撰写了《看书吃饭休息,都在一张硬纸“床”上》一文。文章提到,黄桂提的父亲精神状况不佳,全家四口靠母亲打工维持生计,房屋因资金不足成了“烂尾房”。她曾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在流水线上工作时险些失去手臂。这件令人后怕的事,也让她萌发重返校园、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强烈念头。报道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她看书、吃饭、睡觉,用的竟是一张硬纸板铺成的“床”。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黄桂提在高考中仍取得了566分的优异成绩,分数超过一本院校录取线许多,但面对并不高昂的学费,她却一筹莫展。
成长:爱与勇气浇灌未来
深圳晚报的报道刊发后,黄桂提获得了经济上的资助,顺利进入广西大学中文系学习。
黄桂提表示,大学生活非常美好,“广西大学也和深圳一样充满大爱、十分包容。在大学期间,我同样感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关爱,大家并没有因为我家境贫困而疏远或轻视我。”
2017年12月初,刚上大一的黄桂提参加了在深圳图书馆举办的“深圳梦·圳能量”广西百色山鹰励志学子演讲。该活动由深圳晚报、深圳图书馆、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及“圳在扶贫”新闻中心联合主办。黄桂提与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吴健姣、重庆大学的黄旭、吉林大学的黄庆伟等几位优秀大学生,共同讲述了各自求学路上的感人故事。
黄桂提说:“就是因为8年前那篇报道,引起了多方关注,不仅解决了我的经济困难,更重要的是在该报道的推动下,让我有机会站上演讲台,分享自己的经历。对我来讲那是一次重要的自我突破,给了我尝试改变的勇气。这份恩情我一直铭记在心,总想当面表达感谢,谢谢你们的大爱支撑我走到今天。”
感恩:传递爱心永不止息
当年夏天,在硬纸板“床”上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黄桂提说她只敢偷偷期盼能读完大学,不敢有任何更多奢望。“而现在的我,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舒适的住处,还能为家里减轻负担,早已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期望。”
4年前,黄桂提以优异成绩从广西大学毕业。当年那个说话声细如蚊、不敢与人正常沟通的自卑女孩,已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正在不断突破自己。”
毕业后,黄桂提获得了银行总行行政岗位的工作机会。她说,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会主动去做,因此经常得到单位领导的表扬,她的经历也被当作励志故事分享给其他同事。
她非常珍惜这份能改善经济状况的工作。她说:“以前为了省一块钱,我会从街头走到街尾货比三家;如今我终于能够自食其力,也有能力为家人改善生活。”
现在,她家里的条件已比过去好了很多,加盖了原来的烂尾房子并完成了装修,一家人住得十分舒心。
黄桂提说,正是当年深圳晚报的报道帮助她走出了困境。“未来,我将尽己所能积极参与公益捐赠,持续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让爱心传递、永不止息。”
深圳晚报记者 蒋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