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音乐,人们最直观的体验一定是听觉感受,但让人产生走近某款音乐的原始动力,一定离不开视觉吸引。一群擅长转换“视”“听”艺术的创意家,如今从幕后走到台前,分享他们的设计小宇宙——OCT-LOFT“一人一世界”设计师讲座第十六季,于4月25日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开幕。
作为南山流行音乐节的系列活动,本季讲座以“无乐不作 Music within”为主题,聚焦音乐设计,本土著名设计创意人朱德才担任特邀策划顾问,邀请五位分别来自内地及港澳地区的优秀设计师,每周三19:30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A3+与观众分享可以“看”的音乐视觉世界。
设计师充当了“音乐的平面翻译者”
“我的设计风格是‘土酷’。”开幕当晚的讲座邀请了胡子设计工作室创办人、平面设计师胡镇超主讲。作为民谣乐队组合“五条人”长期合作的设计师,胡镇超以“县城美学 怪力乱神”为主题,分享他与乐队合作的历程。九年来,“五条人”的所有视觉呈现——从海报、音乐专辑、宣传片制作到舞台设计、舞台投影、乐队周边产品等,都出自胡镇超之手。
胡镇超重点和观众分享了多年来“五条人回到海丰”系列音乐会的海报呈现。胡镇超运用了大量的海丰当地人文元素,设计出“既土又酷”的海报。比如由当地人“唠嗑必备”的瓜子和花生组成一把吉他,当地小吃构成的五线谱。还有拖鞋、木刻、旌旗、芭蕉扇、小凳子等等象征了“县城美学”的物件,都成为他设计的灵感来源。“幽默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千万不能太严肃了。”胡镇超对于“县城美学”的解构,勾起了许多经历过县城生活的人的儿时回忆,台下观众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讲人胡镇超。
“‘五条人’的音乐从县城到省城,从民谣到摇滚,风格其实难以界定。在这个过程,我觉得我扮演的是音乐平面翻译者的角色,内核是他们的,我其实是用视觉化的东西来表达他们的音乐理念。”他说。
“一人一世界”聚焦音乐设计
音乐是设计师灵感的发源地,设计师从他们酷爱的音乐与音乐人中获得的并非只是激情,更有对设计本身的启迪。为本季“一人一世界”担任主讲人的五位设计师胡镇超、杜翰炀、黄扬、卢涛、欧俊轩,均活跃在音乐唱片封面设计、演出海报设计、音乐类产品设计等相关领域,对于音乐,他们“无乐不作”。
对于“要如何使用平面设计具象化的语言去传达音乐的抽象与空灵”的设问,策划顾问朱德才认为:“这不单需要一种通感的技能,需要对音乐人及其音乐的深度理解,需要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感受,更需要设计师跳离自身的局限与习性,进入一个独立的视觉与听觉的交叉宇宙,为音符创造出另外一种语系。”
据悉,第二场讲座由香港新锐平面设计师、插画师杜翰炀接棒,带来主题为“视觉设计在流行文化事件中的意义”的讲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设计师为香港乐坛增添了源源不断的视觉魅力,让张国荣等歌手的唱片封套成为经典。近年唱片市场萎缩下,新一代设计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机遇?杜翰炀将给出他的见解。
随后黄扬设计工作室创建合伙人、创作总监兼艺术指导黄扬开讲。黄扬曾应邀为OCT-LOFT国际爵士音乐节做过音乐设计,他认为欣赏音乐人的演出就像欣赏一条河流,他将于观众分享这条“视觉的河流”每一处的生动和活跃,以及它与不同的音乐人之间丰富而微妙的内在关联。
第四场讲座由平面设计师、策展人、视觉写作者卢涛主讲“解读或误读?—— 视觉转译声音过程中的(非)对位状况”分析在设计音乐专辑或活动中,图像视觉对声音作品的解读或误读现象。最后一场讲座将于5月23日晚亮相,由澳门新晋设计师、UNTITLED MACAO 创办人欧俊轩将与公众一起探讨“设计的调味”。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