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全球的第十八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作为深圳唯一的国立科研机构,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对外发布了其在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上的新进展。
2017年,深圳先进院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均创历史新高,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达1303件,同比增长36.3%;授权量达608件,同比增长16.9%。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位列全国科研院所前列。
深圳先进院积极布局全球专利,PCT及国外专利申请增长迅速,2017年,PCT及国外专利申请量达194件,同比增长44.8%;其中,PCT申请量达182件,同比增长75%。同时,从数据来看,深圳先进院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较高,占总申请量的82%,凸显了深圳先进院的创新能力。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7年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数据分析显示,深圳先进院的PCT申请量领先于位列全球教育机构第3名的美国哈佛大学(17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人总排行第121名),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系统(161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129件)、佛罗里达大学(126件)、韩国首尔大学(119件)等顶尖高校院所。(数据来源可见
http://www.wipo.int/export/sites/www/pressroom/en/documents/pr_2018_816_annexes.pdf#annex2)。
从专利申请的领域来看,深圳先进院的专利申请集中于知识产权密集型的前沿科技领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领域覆盖面广、交叉性强等特点。2017年,深圳先进院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申请专利528件,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申请439件,生物医药领域186件,大数据与智慧计算领域150件,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未来前沿科技产业布局奠定了有力基础。
自2006年成立以来,深圳先进院一直致力于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源头创新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着力于提升粤港地区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截至2017年末,深圳先进院的专利申请总量已达6028件,发明专利占比86.99%,其中PCT及国外申请497件;专利授权2336件。同时,深圳先进院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累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金额超1.3亿元。曾获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和广东省专利金奖,2016年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基地。
据了解,2017年中国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8882万件,超越了日本,首次排名全球第二。其中,全球排名前两位的PCT国际专利申请人均位于深圳。近年来,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与激励力度显著加大,在全国首推专利侵权损失险,保额达20亿元,要将深圳逐渐打造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逐步从知识产权大市向知识产权强市转变。
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专利申请量17.7万件,同比增34.8%。截至2016年底,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13年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根据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专利数据库的分析统计,截至2016年底,深圳累计PCT专利69347件。在全球创新相对活跃的全部城市中,深圳居第二名,仅次于东京,领先硅谷。
【读特新闻+】
深圳先进院知识产权应用案例简介:
一、今年新晋“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知识产权创造与应用
2018年1月8日,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领衔的超声团队凭借十年的学术与产业化积累,完成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肝脏和乳腺疾病是危害数以亿计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医学超声成像是肝脏和乳腺重大疾病早期影像筛查的首选方法。超声弹性成像是用于测量生物组织力学参数的第四代超声成像技术,对创制高端医疗设备和提高我国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促使我国医学超声实现了由普通彩超向高端弹性超声的跨越,为临床提供了具有重大创新而且有效的超声医学新工具。项目共获得知识产权56项,发表SCI国际期刊论文30余篇,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转化的系列产品在企业先后取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FDA和CE认证,被评为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相关各类系列产品近年累计销售3000余台,进入国内外数千家医院服务于广大疾病患者,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围绕新型二维材料黑磷的专利申请与应用
2014年,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新型二维材料黑磷的制备技术研究,并在黑磷的应用研究上步步领先。截至目前,喻学锋团队已申请黑磷相关专利30余件,授权8件。
2016年,当时所申请的9项专利以2500万(500万现金+2000万股权)实现了产业化转化,并孵化成立了湖北中科墨磷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黑磷的规模化制备和应用产品的开发,目标是低成本制备性质更加稳定的黑磷,并开发黑磷在能源催化、电子器件、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产品。
喻学锋团队的黑磷制备技术相关专利目前形成了黑磷晶体、黑磷烯、黑磷量子点系列产品,2017年获得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今年,相关产品已开始市场销售,目前实现销售收入几十万。并且,喻学锋团队正依托兴发集团在湖北建设黑磷中试基地,开展黑磷及其复合材料的大规模制备。后续专利形成的黑磷生物制剂、黑磷复合催化剂等产品也开始步入小试阶段,实现了围绕黑磷新材料的多维度、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应用。
三、围绕新型二次电池的专利申请与应用
2016年,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唐永炳及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基于铝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双离子电池等高效、低成本储能器件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果。截至目前,唐永炳团队已申请新型电池相关发明专利及PCT专利等共80余件。
2017年3月,当时所申请的23项专利以6500万实现了产业化转化,孵化成立了深圳中科瑞能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其中先进院及团队占注册资本的65%。专注于基于铝箔负极的新型高效低成本储能电池产品的开发。目前公司已建成圆柱、软包、方壳电池中试产线并投入试生产阶段,目标是生产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电池产品,并进行市场推广。
2018年2月,基于新型高效低成本钾离子电池技术,团队又与亚投金融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亚投能源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书》,双方决定基于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新型高效低成本钾离子电池技术”建立合资公司。主要从事新型钾离子电池及其储能材料、新型储能电池所涉及的各种应用产品。合资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其中先进院以18项专利出资49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9%。
唐永炳团队的新型二次电池相关专利目前形成了铝基锂离子电池、铝—石墨双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柔性超快充放电池等系列产品,2017年获得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十大人气产品奖”及“优秀产品奖”。后续专利形成的柔性超快充放电池等产品也开始步入小试阶段,并受到了深圳市领导的关注,准备推进产业化。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