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首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创办者 | 致敬拓荒牛·奋斗者的故事㉗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建中 李伟文 杨丽萍 张颖
2021-02-08 10:35

南下深圳工作前,彭立勋已经是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和硕士生导师,但为了圆自己一个“开创新事业”的梦想,他毅然离开了工作了20多年的母校,投入到经济特区火热的建设浪潮中,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更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跨越。

为人生创造一个新的空间

早在1986年,彭立勋就从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同事那里得知,深圳因为改革发展需要,正在考虑筹建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我当时一听就非常感兴趣,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具有开拓性,和我的事业、追求也都很吻合。”彭立勋回忆说。

1994年7月18日,彭立勋获得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于是,来深圳工作的想法就此萌芽。1986年夏天,彭立勋借来深圳办事的机会,很大胆地直接找到当时的市委宣传部领导,向他打听特区筹建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具体情况和进展,并明确表示自己想参与这件事。

当时的深圳求贤若渴,没过多久,深圳市委宣传部就向华中师范学院发来了商调函。让彭立勋没有想到的是,几乎同时,国家教委也发函到学校,决定派他到英国做访问学者。最终彭立勋选择了出国留学,并承诺回国后就来深圳工作。

1992年7月14日,深圳市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举行。

1988年彭立勋一回国,就着手处理调去深圳工作的事项。“最难的是做学校的工作,无论是校领导、同事还是朋友都认为深圳学术氛围不如学校,不利于我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彭立勋坦陈,自己当时也有些矛盾,就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是留在母校,申请博士点,还是去深圳开拓事业,尝试为人生创造一个新的空间?“最后,我考虑来深圳能够参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这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符合我想开创新事业的理想,所以我还是决定到深圳来”。

1992年,彭立勋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表彰证书。

深圳首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诞生

来到深圳后的彭立勋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中。当时为了做好筹建工作,经市委批准,深圳市委宣传部做了一个破格的决定——在部内增设社会科学工作处,彭立勋任处长,这在全国都没有先例。

1995年11月16日,深圳市社科联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

在彭立勋的带领下,社会科学工作处首次制定了深圳市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深圳终于拥有了由市政府出钱资助研究的规划课题。同时还制定了建立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和深圳市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方案。“当时制定方案时,认为要体现深圳的改革精神,从实际出发,机构要精简、高效,人员不能太多,研究方向要以深圳的重大实际问题为主,为深圳发展服务,不纯粹搞学术研究,不模仿内地模式。”彭立勋说。

1990年12月19日,彭立勋为深圳市十年社科优秀成果颁奖。

到了1992年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肯定了深圳的建设成就。深圳很受鼓舞,整个工作也有了新思路,对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更加重视。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彭立勋突然接到市委宣传部部长打来的电话。部长兴奋地告诉他一个好消息,当天召开的市委常委会议上通过了建立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方案。 “当时我真是喜出望外。我自己元旦时在日记里写下的  ‘希望筹划中的社科机构今年成立’的新年愿望终于实现了。”彭立勋回忆这段往事时,依然掩盖不住自己的兴奋之情。

1995年11月16日,彭立勋在深圳市社科联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和市委书记历有为交谈。

1992年2月,深圳市编制委正式下达了成立市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兼挂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筹)牌子的批复文件,6月,彭立勋被任命为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至此,深圳首家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诞生了。

1997年11月13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挂牌仪式在麒麟山庄举行。

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成立后,参与了深圳市很多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大课题调研,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1997年,中心向市委递交了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转正”为社会科学院的报告。当年11月13日,深圳社会科学院挂牌仪式在麒麟山庄隆重举行。

1999年,彭立勋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

从1992年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到1997年成立社科院,短短五年时间,彭立勋终于实现了自己来深圳的目标。“调来深圳这几十年,是我人生中很宝贵的一段时间,我觉得我来深圳是正确的选择,建立深圳社科院是我人生中做得最有价值的事。”彭立勋感慨地说,我的人生梦想在深圳得到了实现,对此我感到非常地满足。

见习编辑 温静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张雪松 王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建中 李伟文 杨丽萍 张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