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播发长篇述评:模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湖州之路

新华网
2018-04-20 09:25
摘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了这一关系文明兴衰、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绿色由此成了这座江南古城发展图景的主色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了这一关系文明兴衰、人民福祉的发展理念,绿色由此成了这座江南古城发展图景的主色调。

10余载光阴流转,湖州各地始终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超前的意识和果敢的行动,筚路蓝缕,奋发作为,绿了山川,清了湖水,富了百姓。

初春时节,天气清冷。这是位于湖州安吉县山区高家堂村的一个普通早晨,宁静的山村人家正在准备开门迎客。

老两口每年经营民宿收入能达8万多元,加上打零工和每月1500元的失地保险,方生琴很满意现在的收入与生活。

在湖州长兴县水口乡,经营农家乐成了当地农民的主业。不少游客说着一口外地话,有的一住就是小半年。记者采访的水口乡顾渚村,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超过80%,户均年收益接近30万元。

“5年前我刚来长兴工作,同学笑话我;现在我把家安在这里,同学都羡慕我。”浙江大学博士王秋艳说,“春天桃花节、夏天摘果蔬、9月太湖开捕、12月湖羊节,住在这里幸福指数太高了!”

当年的造纸厂成了婚庆策划工作室,大排档成了影视拍摄基地,渔船码头成了康养中心……一度芦苇丛生尽显荒凉的南太湖沿线,现在是文创、婚庆、健康产业的集聚区。

700多年前,诗人戴表元曾感叹:“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旧时盛景之赞也是今日湖州的真实写照。

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说,湖州今天唤回的绿水青山背后,是长达15年观念与观念的博弈,这是一个艰难痛苦、自我革命的过程。

石料开采是湖州部分农村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有“上海一栋楼,湖州一座山”的说法。

这里就是张志和《渔歌子》描绘的“西塞山前”。在碎石乱飞、污水横流的采矿作业环境下,“白鹭翻飞、鳜鱼肥美”的景象渐渐消失了。

但这是一个高污染行业:为了维持温度,甲鱼棚内需要长期生火加温,一到秋冬,东林镇时常成了乌烟瘴气的“雾都”;长期投放饲料和药物则让太湖周边的小微水体成了恶臭的劣五类“三色水”。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安吉县余村考察,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除了耐心沟通,落实补偿,引进企业,安置就业,为了尽早拆除2700个高污染大棚,镇干部还带头走南闯北帮养殖户推销塘中已放养甲鱼,何锋锋一人就帮农民卖掉2000多吨。

一番刮骨断腕,唤回绿水青山。经过10余年努力,如今的西塞山,又重新出现了白鹭的翩翩身影,已吸引各地游客达150万人次。

2003年,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始实施,寻找失落的家园也在湖州全面展开。在此基础上,2008年“美丽乡村”建设又在湖州率先破题:县域成了美丽景区,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截至2017年,湖州共有市级美丽乡村622个。

“没有城里人光顾何来乡村振兴?没有产业支撑生态优势也成不了经济优势。”安吉县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深谙此道。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鲁家村在几年间创造了“小村经济奇迹”:村集体资产从不足30万元增至1.4亿元;通过村集体入股旅游开发,每户一股的价值从2014年的375元,飞涨到2017年底的19800元。

“追求优质的生态环境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共识。”南非人高天成说,10年来,他陆续投资超过7亿元,在山沟沟里建高级民宿,很多朋友说他“疯了”。

“我可是德清县旅游业第一纳税大户哦!”高天成用流利的汉语说。

莫干山镇镇长曹娅芬说,通过生机勃勃的民宿产业,当地劳岭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32000元,超过浙江省的平均水平。

一根竹子值多少钱?

竹灯、竹酒、竹纤维、竹地板……倚靠科技和人才的“催化”,安吉人把“竹文章”做到了极致,形成八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格局。

“专家学者多看重居住环境,欧美发达国家的不少研究机构就设在风景宜人的小城镇。”落户安吉县的“国千”专家、留法博士斯康说。

既无高校人才优势、也无产业基础的德清县,4年时间“无中生有”崛起一个“地理信息小镇”,吸纳了包括中海达、国遥在内的160余家业内重点企业,业务涉及卫星发射等高科技领域,并有10位两院院士在这里工作。2017年,该“小镇”产值超过60亿元,税收4.68亿元,连续4年实现税收翻番。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组建生态环境部、制定蓝天保卫战三年计划……中国绿色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蹄疾步稳。

集纳一批生态环保领域的高端人才成为“护绿使者”,又是湖州的先行创举。

通过均匀喷洒,斯康团队的产品对氮氧化合物、硫化物等汽车尾气降解效率已达10%至20%,有效处理时间长达1年。

同样是固废处理,“国千”人才车磊博士实现了变废为宝。他研发的厨余垃圾处理终端设备,一天能“消化”300公斤左右的厨余垃圾,并产出60至90公斤的天然有机肥。

如何让传统产业“绿”起来,铅蓄电池界的龙头企业天能集团借助的也是人才。

为达到让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一次性解决问题”的目标,湖州还成立了一家“国千环境研究院”,成员由大气、土壤、固废、水环境、生态圈等研究方向的10名“国千”、院士级高层次人才组成,目前相关工作方案已推广到浙江、广东等省。

“用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保护一流的生态环境,始终把绿色这个湖州的最大优势发挥好,坚定不移。”马晓晖说。

编辑 周宏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