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二维码进行收付款。但是,市民在使用二维码“扫一扫”支付时,一定要警惕无处不在的扫码陷阱,4月9日,福田警方通过缜密侦查,快速抓获一名通过秘密方式多次偷换商家“付款二维码”盗取钱财的嫌疑男子,涉案金额6000余元。
偷梁换柱,不法分子坐收渔利
4月8日,事主陈先生到华强北派出所报警称,其在新华强广场购买商品时,通过移动支付扫码向店主转账,支付成功后而店主却未收到转账款项。经过双方核对信息,才发现店主店铺的付款二维码早已被不法分子偷梁换柱。
接报后,华强北派出所立即对该起盗窃案开展侦查。民警通过对商场周边视频监控排查发现,4月7日19时左右,一可疑男子在涉事店铺周边徘徊,并偷偷将其打印的二维码贴覆在店铺原有的收款二维码上。
资料图。
为了避免更多商家的收款二维码被更换,民警通过多举措分析研判,快速侦查到嫌疑人的踪迹,并掌握到嫌疑人可能还会到商场作案的重大线索。4月9日,民警在华强北一电子卖场内进行周密部署和耐心蹲守,果不其然,几个小时后,在该电子卖场内将正准备作案的嫌疑人郑某成功抓获。
经查,嫌疑人郑某对其偷换商家付款二维码实施盗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了解,嫌疑人郑某通过此作案手法,共计获利6000余元人民币。目前,华强北派出所已依法将嫌疑人郑某刑事拘留。
据嫌疑人郑某交代,其之前在华强北一电子卖场内从事送货工作,对各大电子市场情况熟悉。他注意到许多商铺为收款方便,都将自己的收款二维码贴在墙上,甚至贴在店铺的门外。财迷心窍,将自己的网络支付平台的收款二维码打印出来,选择电子卖场和临街小商户广撒网,从4月1日开始,趁傍晚下班人少时,在多个电子市场的10余家商铺贴上了自己的二维码,覆盖了店家本身用于收款的二维码, 这样就可以坐享其成将商家入账截流。直到嫌疑人被抓获归案时,他的收款账号依然没闲着,源源不断地有零钱转入,其危害可想而知。
无孔不入,二维码不能见到就扫
目前,二维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广告推送、防伪溯源、优惠促销、会员管理、移动支付等各个领域。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移花接木偷换二维码、暗藏木马病毒、植入扣费软件等新型犯罪时有发生。福田警方提醒市民高度警惕,未经核实千万不能见到就扫,一旦遇到职业犯罪,后果不堪设想。
资料图。
当前扫码环节高危类型如下:
1.利益诱惑型。某商场搞促销,扫码后还要输入个人信息,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2.拉粉点赞型。例如朋友圈拉粉投票,但必须输入个人信息,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3.软件注册型。不经过官方网站下载的娱乐、聊天、游戏等应用APP,容易暗藏木马病毒,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恶意扣费;
4.扫码支付型。支付二维码被偷偷更换,导致买、卖双方支付款被截流,落入支付陷阱。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缴费、餐饮、零售、共享单车等支付场景。
资料图。
警方支招,扫码环节必须谨慎
面对此类犯罪,警方支招要从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和消费者三个维度进行预防。
1.实名认证需加强。目前,支付宝、微信交易支付只需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但没有对持卡人真实身份进行验证。因此要利用各类生物识别技术,确保APP使用人、账号认证人、银行卡持有人同一,避免第三方平台成为洗钱工具;
2、提醒市民付款“四核对”:一是核对商家收款二维码是否真实有效,有无人为覆盖、更换的痕迹;二是核对支付金额;三是核对收款人用户名;四是核对付款是否成功。
3、提醒商家收款“五确保”:一是确保收款二维码完好,不裸露展示,应当塑封并且特殊标记,以防被不法分子覆盖偷换;二是确保收款二维码不脱离视线,要放在可视范围内,注意看管;三是确保每天检查,定时检查收款二维码是否被覆盖、更换、损坏;四是确保付款成功,商家应在消费者付款前后,核对转账金额,开启语音提醒功能,确认是否付款成功,切勿贪图便利,导致人财两空;五是确保有条件配备扫码枪设备,直接扫描付款二维码,避免中间环节出现纰漏。
警方提醒市民和商家,使用二维码收付款虽便利,但要提防被人替换盗窃的风险。消费者和商家完成转账后,要及时核对,当发现转账账户不符要及时报警。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