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书评十大好书∣乐府文化自荐书目:好书带来的感官刺激
晶报记者 段凤英
2021-01-30 19:48

乐府文化的自荐书目中既有《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秋园》这样从个体记忆入手阐释时代的作品,也有《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这些兼具美学与文学价值的作品。一个经历苍桑的人也好,一座精心雕琢的房子也罢,某些时刻,人类从中感受到的悲喜是相通的。

虚构类:

《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何大草 著 2020年6月

简介:《春山》再现了王维生命的最后一年,深入诗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复活了诗佛不同寻常的心灵宇宙,同时细致刻画了王维与裴迪之间亦父亦兄亦知己的复杂情愫,是不可多得的文质兼备的文学佳作。

推荐语:王维的最后一年,盛唐的最后一瞥,邀请读者聆听并思考有关爱与欲、生与死、青春与衰朽、孤独与绝望的终极命题。文字优美质朴,装帧典雅别致,兼具文学与艺术价值。

《秋园》 杨本芬 著 2020年6月

简介:1914年,世上有了“秋园”这个人。1918年,汉语有了“她”这个字。秋园,她来过,挣扎过,绝望过,幸福过。今天,她80岁的女儿,把普普通通的她,讲给世界听。《秋园》以主人公秋园的经历串联起百年中国的沧桑,深情而悲悯地描绘了底层乡间人物对苦难的承受与抵抗。

推荐语:八旬老人讲述“妈妈和我”的故事,写尽两代中国女性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读者称之为女性版的《活着》,母女版的《平如美棠》。

非虚构类:

《诗歌手册》 玛丽·奥利弗 著 倪志娟 译 2020年9月

简介:玛丽·奥利弗以一名教师的热情、一位诗人六十年写作践行而来的智慧和极好的常识,从声音、意象、诗行、节奏等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首诗是如何写出来的。她讲过去的诗,讲抑扬格,讲十四行诗,也讲现代诗——弗罗斯特、伊丽莎白·毕晓普等杰出诗人的诗歌。她告诉我们如何读诗、写诗,为什么读诗、写诗,并用微距为我们分析一首诗为什么了不起,以及作为一个诗人如何锤炼技艺,如何建立写作的纪律。本书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同时又深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集萃了英语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作,逐一细读。对当下汉语诗歌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教益。

推荐语:美国国家图书奖与普利策诗歌奖得主,从她自己以及伟大的同行出发,向我们讲述应该如何读一首诗,如何锤炼诗艺,从而写出并写好一首诗。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乔阳著 2020年6月

简介:梅里雪山,飞来寺。白马雪山,雾浓顶村。乔阳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一开始是一个人,后来是两个人,再后来是三个人。2019年,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乔阳用激情甚至通灵的笔,写下《在雪山和雪山之间》的故事。

她和村民生活在一起,听他们讲故事或者笑话,观察他们,也被他们观察,直到成为他们中的一个。她和万物生活在一起,听它们讲故事或者笑话,感受它们,也被它们感受,真到成为它们中的一个从海拔2000米的亚热带干暖性河谷灌丛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流石滩,贝母、各类野山菌、高山杜鹃、绿绒蒿、大果红杉……什么是时间?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一个人如何自处?乔阳在雪山和雪山之间行走,静默,聆听,记录。而现在,她讲述。

推荐语:这本书许诺了与真正的荒野相连的惊喜与感动。就像约翰.缪尔夏日走过内华达山间,娜恩.谢泼德是苏格兰凯恩戈姆山中的“游民”,作者乔阳也是梅里雪山间独自浪游的人,她进入冰川和森林,聆听风声和鸟鸣,细看高原流石滩上每一朵矮小却无比美丽的野花,将自我交付自然,全部的感官只为它们打开。

《仿佛若有光:大理访谈录》 黄菊 主编 2020年5月

简介:过去二十多年,仿佛有一道特别的光照耀着大理,使得这个边远之地,发生了一场源自民间的文化革新,并以实证的方式,在教育、建筑、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呈现出一种内在变革的可能性。世界、中国和在地,三个不同的文化层面,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话,也有冲突,但最重要的,无疑还是人们的种种实践。如今,曲终人散的旋律似乎正在奏起,大理也好像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周期,但那些还在继续着的过往,依然在倔强地发出声音: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性,源自于人,源自于人的丰富和多样,源自人们心中的自由与善。本书收录了十四位大理新移民的十五篇访谈,这些大理的故事,来自洱海西岸的苍山、古城、喜洲、银桥,也来自洱海东岸的双廊、伙山。他们的回忆将我们带回大理的古典时期,并以他们的生命实践,引领了大理的先锋时期,那时常觉得大理有神光笼罩,而今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目睹它步入时代的洪流。

推荐语:十四位新移民在大理的生活故事,一段光荣的荆棘路,一段发生着的历史。涵盖教育、文学、艺术、建筑、生活……一场源自民间的文化实践,探索这个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 赵扬 著 2020年12月

简介: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推荐语:建筑师赵扬的成长笔记。于苍山洱海间造梦想中的房子。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

编辑 贺曦

(作者:晶报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