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华阳湖淡水珍珠养殖成功!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袁广豪 梁惠敏 文/图
2018-04-04 12:41
摘要

华阳湖水体经过截污清源,种植水生植物等一系列举措,水质已从劣5类迅速恢复到3至4类,这次淡水珍珠养殖试验取得成功,也印证了麻涌治水的卓越成效。

近日,有船工在东莞市麻涌镇华阳湖泊船时发现一颗野生活体珍珠蚌,经专家确认:这颗珍珠蚌蚌龄5年,与三年前投放在华阳湖2年龄的珍珠蚌系同一品种。同时,麻涌也建成了首个淡水珍珠养殖场。这意味着:中国古代传统四宝之一——珍珠成功落户麻涌华阳湖!

记者从麻涌镇获悉,5月,市民还有机会到麻涌现场采摘、加工珍珠,近距离感受珍珠所散发的魅力。

 

10万只珍珠蚌落户华阳湖

麻涌镇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自建成以来,每年都会不定期举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2014年至今,麻涌累计放生品种22种,其中放生珍珠蚌10多万只。难怪船工在泊船的时候也能捞到珍珠蚌。

另外,在华阳湖水域放生的还有中华绒螯蟹、中华鲟、麻虾、泥鳅、四大家鱼等水生动物5100多万尾。这些都是对水质有较高要求的水生物种。

麻涌养珠为何能成功?这其中大有讲究。

优质的水资源。淡水珍珠的养殖对水质要求非常高,水质要达到3类以上,且酸碱度要适中。华阳湖水体经过截污清源,种植水生植物等一系列举措,水质已从劣5类迅速恢复到3至4类,这次淡水珍珠养殖试验取得成功,也印证了麻涌治水的卓越成效。

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鱼、蚌均生活在水中,利用它们共生原理,在池塘中进行混养,可实现优化生产结构,以鱼带蚌,以蚌补鱼,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珍珠蚌主要吃藻类等微生物,而华阳湖生物的多样性则为珍珠蚌繁衍生息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水鸭、鱼类、鸟类等动物排出的粪便是藻类的“大餐”,藻类再为珍珠所“吃”,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与此同时,水中的微生物对水体又有自净作用,因此,珍珠养殖处处体验了有机、绿色、环保的先进理念。

麻涌各大农业园共享发展。在麻涌古梅园内有个8亩池塘,这里养殖了6500只淡水珍珠。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珍珠蚌的生活环境,这里面用的都是活水。养殖场通过镇内四通八达的河流,把华阳湖的优质的水源引流过来。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养殖,现在已丰收在望。

除此之外,麻涌还将华阳湖水体引流到麻涌各大农业园,共享天蓝地绿水清!


市民有机会现场采珠加工

为使更广大的群众亲身体验到“采珠”乐趣,麻涌镇农林水务局、旅游局联合麻涌珍珠蚌的试养单位东莞市古梅西园农业产业园有限公司,于5月11-13日举办“走进湿地,亲近自然,自由采珠”活动。

据了解,园区还会购置一套串链、磨粉设备,让广大市民亲身体验采珠乐趣,科普珍珠常识,该活动结束后,该园区作为珍珠科普教育基地,将接受全体市民参观体验。

记者从古梅园珍珠养殖负责人莫耀光口中了解到,珍珠的采摘年限为4年以上,越老的珍珠越大颗。珍珠的价值主要由它的光洁度、圆润度、大小、颜色等方面决定,一颗直径达到7mm以上、精圆、光泽绚丽、柔美、毫无瑕疵的AAA级(完美级)珍珠凤毛麟角,即便是稍逊者即AAB级的,一个蚌能开出两至三颗也已属不易。

珍珠的用途非常广,除了用作珠宝首饰和工艺首饰,更次品也可以作为化妆品和药用,利用率非常高。古梅园运营总监姚广海算了笔账,一个珍珠蚌成熟采摘后,成色好、圆润的珍珠每颗可卖到五、六十块,加起来一个蚌价值200元左右,利润率可达100%,非常可观。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袁广豪 梁惠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