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黑客抢靓号:技术至上论的一个隐喻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8-04-04 08:24
摘要

“技术至上论”者王某,让本应被民众公平随机挑选的车牌靓号成为少数人出高价可得的资源,破坏了社会公平。

为什么尾号666、888、999等车牌靓号都是别人家的?别怪自己手气差,说不定是黑客在捣鬼。

据3日媒体报道,四川省德山县公安局近日破获了全国最大的一起黑客入侵互联网选号系统倒卖车牌号牟利案。从2014年开始,涉案团伙利用黑客技术从北京、四川、山东、江苏、广西等24个省市区的车牌选号系统中非法获取1500余万副车牌号,并非法获取百度、网易等个人通行证数据2亿多条,通过微信、淘宝等平台大量招募各省市贩卖车牌代理人及黄牛。

这条新闻引起我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涉案团伙的技术了得,二是作案链条的顶端人物之一王某。警方披露,30岁出头的王某从小就接触计算机,是一名“学霸”,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和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典型的“技术控”,曾在日本留学、上班,回国后国内一家公司开出50万元年薪聘请他从事软件开发,被他直接拒绝,之后决定通过写软件抢号并卖出来牟利。落网前他还是一所大学的在读研究生。他起初一直不承认这样的行为是犯罪,并称这就是“人工智能”,和现在的抢票软件类似。

以王某30岁出头的年龄,他却不知道我国1997年颁布的刑法就已经增加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相关规定,从2014年开始走上歧途,这说明他漠视法律,至少也可以说是不考虑法律后果;但他却深知利用技术可以抢车牌靓号、可以赚钱。只知技术之妙,却不知技术的边界,王某就是典型的迷信技术的“技术至上论”者。

“技术至上论”者王某,让本应被民众公平随机挑选的车牌靓号成为少数人出高价可得的资源,破坏了社会公平。将靓号卖给出高价者,对于购买者也是一种腐蚀——出高价在法律红线之外办成事的经历,会让一个人的法治信仰随之坍塌。王某等人非法获取1500余万副车牌号,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小觑。

黑客抢靓号,堪称“技术至上论”的一个隐喻。黑客,其行为是非法的;抢靓号,尽显技术之魅力。在展示技术魅力的同时却以身试法,这就是“技术至上论”者的一种客观表现。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此同时,一些“技术至上”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比如,一些网络平台,为了“流量最大化”进而为了商业利益,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得知一些用户热衷于观看“儿童邪典片”“未成年妈妈”视频后,不仅不去堵住这些超出法律允许传播范围或游走在法律允许传播范围边缘的信息,反而再运用“推热门”等技术手段去助推这些信息在更大范围传播,最终损害的是儿童、少女们的身心健康。

技术被运用到极致,价值观却被抛诸脑后,带给社会的只能是灾难。当然,法律要为“技术至上论”纠偏,但“技术至上论”者本身就应该反思,这种价值观应该得到清算。在“技术造富”的故事越来越多的当下,我们也应该讲好“快播涉黄遭重罚严处”等只知炫技造富终尝恶果的真实故事,让“技术至上论”者始终行进在法治轨道上。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