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尬舞 印度电影套路全解析!

读特记者 刘莎莎
2018-03-29 19:55
摘要

继关注父女关系的《摔跤吧!爸爸》、千里寻亲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之后,4月4日又一部印度佳作《起跑线》即将在内地上映。

继关注父女关系的《摔跤吧!爸爸》、千里寻亲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之后,4月4日又一部印度佳作《起跑线》即将在内地上映。

在热热闹闹的华语电影市场,印度电影恰若一股清流,让中国电影观众备感清新。3月2日,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内地上画。这部被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力荐并落泪呼吁“《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当永远不下映”的电影,依靠坚实的口碑,在社交媒体频繁“霸榜刷屏”,行情看涨,目前已收获超过2亿人民币票房。这已经不是印度电影首次敲开中国影市的大门了,2017年《摔跤吧!爸爸》掀起观影狂潮,豪揽12.9亿票房。

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叫好又叫座。在华语片、好莱坞大片云集,竞争激烈的内地影市,印度电影凭什么分得一杯羹?它的独特魅力在哪里?

击中“90”后,“咖喱风”流行正当时


曾几何时,在中国观众的刻板印象中,印度电影还是半句不对就唱歌,一言不合就尬舞的“神级存在”,而如今,随着《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先后引进内地,红透半边天,印度电影日渐成为中国影市的“香饽饽”。年龄稍长的观众,其实对印度电影并不陌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度电影几乎占据了中国引进片的半壁江山,《大篷车》等传统印度歌舞片深入人心。50后影迷张伯伯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影不丰富,印度片是非常受欢迎的“精神粮食”。

此后,中国电影市场逐步开放,越来越多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印度电影占比越来越小。进入新千年之后,随着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2015年《我的个神啊》,到2017年《摔跤吧!爸爸》、2018年《神秘巨星》等影片上映,印度影片在中国市场的境况才开始发生变化。张伯伯表示,一直以来印度电影都以“接地气”的内容,娱乐化的形式,以及天马行空的想像,在全球电影中独树一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他补充说,“印度电影辨识度高,演员俊男美女养眼,故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最近几年才开始认识印度电影的年轻观众又怎么看呢?90后观众黄小姐告诉记者,她狂迷的印度电影是《巴霍巴利王》。“好好看!充满了异域风情。满足了我对印度神话传说的好奇心。”黄小姐说。在她看来,印度电影最迷人的就是想像力,简直百无禁忌,比如在电影《巴霍巴利王》中,巴霍巴利一边唱歌一边就“飞升”上天,还与“仙子”一见钟情。“脑动大得也是没谁了!”80后观众刘先生则最看重印度电影的现实性,“最大的感觉是印度片不装,不玩虚的,有事说事,说的还都是普通人的菜米油盐。”

“现实题材+娱乐表达”成调众口之法宝

今年3月2日上映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的是一桩看起来非常普通的

助人寻亲好人好事。这部电影早在3年前就已经在印度上映,不少中国影迷早早通过网络观看了这部电影,在此前提下,《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依然半月收获2亿票房,十分难得。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王宜文认为,电影要满足尽可能多观众的需求。“印度是观众成分非常复杂的国家,民族、种姓、宗教、语言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要最大程度弥合不同元素。印度电影在实践中找到一条道路,那就是娱乐与现实相结合。”

比如,在《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小萝莉沙希达下火车后和妈妈失散,本以为接下来会是场苦情戏,不料转眼之间,流落到印度街头的沙希达,就看到了载歌载舞的猴神大叔。一大段歌舞将悲惨气氛一扫而空,沙希达和猴神的邂逅,彰显了印度电影浪漫和富于戏剧性的一面。同样都是千里寻亲的故事,但《小萝莉的猴神大叔》随后的故事进展,完全和电影《雄狮》不同,尽管依然反映社会现实,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此外, 在类型片的拍摄上,印度电影保留了一项传统,那就是电影主题百无禁忌。一直以来,印度商业片都有对现实人文探讨的习惯,如《地球上的星星》关注自闭儿童教育,《三傻大闹宝莱坞》讽刺印度教育体制,《我的个神啊》充满宗教讽刺。印度电影题材变化也会注意紧扣时代议题,敢于剖析社会问题。像《摔跤吧!爸爸》,虽说是体育竞技题材,然而这部电影勇敢触及了印度体育部门尸位素餐的状况,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歧视严重等问题,同时还兼容了梦想、努力与成功的个人价值探讨。

“三观超正”!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

除了关注现实,印度电影“三观超正”,也是其横扫海外的一大利器。影评人胡建礼说,以《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为例,片中爱和梦想成为主人公无坚不摧的利器,成为解决一切矛盾,克服所有困难的杀手锏。《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扮演的父亲把摔跤的梦想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严父出高徒,最终让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神秘巨星》中,尹希娅对唱歌梦想的追求,令观众动容。《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则将男主角的爱心渲染到极致,因为有爱,才能最终完成不可能完成的寻亲任务。因为有爱,才让这部影片的主题和立意赢得观众的尊敬。

胡建礼指出,“满满的正能量,印度电影的主题都是有关爱和梦想,像是浓浓的一锅印度鸡汤。和公认的世界经典电影相比,或许并不深刻,但观赏性强,感人肺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是现实题材,但印度电影对现实的揭露和批评,只是点到即止,并不会深入展开,其目的主要是有利于讲述故事和吸引观众,且结尾往往都是圆满和光明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副研究员边静认为,中国和印度同属东方文化,地理上也具亲缘性,片中提到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中国人经历过或正在遇到的,容易接受。

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印度一直都是世界电影产量之冠,2002年仅一年就出产了1200部电影(是好莱坞的3-4倍),主要用来应付国内的庞大需求。在量产的情况下,印度电影还积极学习了好莱坞的制片体系和架构,在学习的同时,保留了印度电影的传统,例如歌舞场面。如今,印度电影的创作者们在对待歌舞段落时,尽量精简,并将其与剧情发展更紧密结合起来。到今天,人们谈到宝莱坞,已经越来越不刻板地将印度片等同于歌舞片。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