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以来股指大幅波动,但作为传统的防御性板块,生物医药行业近期却走出了一轮相当不俗的行情,并成为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仅有的两个自年初以来累计收益为正的行业之一。截止昨日收盘,医药生物行业年内涨幅1.5%,与计算机行业一起,成为今年以来仅存的两个年内涨跌幅为正的行业。
实际上,在一级市场,生物医药领域同样暗流涌动,伴随着医药行业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医药并购基金风生水起。记者从近日的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领域中,其收益可能远远超过医药行业的二级市场表现。然而,由于该领域投资门槛高、专业性较强,普通投资者目前还难以参与分享该行业的丰厚收益。
位于深圳的物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医药行业控股型收购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他们通过寻找行业内被低估的资产,实现控股型收购后,通过植入团队、制度、资源和销售等,对企业运营全面升级,从而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在他们的已有投资案例中,如2013年对浙江某化药企业的收购,2017年对成都某医药企业的收购,短短几年下来,他们通过理顺经营机制、引入高水平职业经理人、打通营销渠道等措施,使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例如在成都收购的医药企业,仅用一年时间,新介入的投资团队就帮助原有的企业管理团队从每年亏损1千万元到成功实现扭亏,随着该企业的另外4条生产线在未来相继投产,预计该企业有望迎来一轮业绩爆发式增长期。
物明投资合伙人张宗友认为,中国医药行业正迎来一个从分散到集中的历史性发展阶段,医药产业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控股型收购基金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中国境内目前有4000多家医药类企业,行业空间大,市场前景广阔。但与国外同业相比,中国医药领军企业无论从规模、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储备等各个方面看,都差距明显,这也意味着未来龙头企业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正是看到这一发展前景,目前许多上市药企都把设立并购企业、寻找国内优质产业资源作为外沿式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积极运营,一批行业并购基金也由此应运而生。
张宗友认为,中国的控股型收购还处于起步阶段,竞争对手少;同时,资本市场并购的退出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为控股型收购基金的最终兑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意味着医药并购基金目前仍处于利润丰厚的初始成长期。
见习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