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基层代表|李杏玲:好建议都是“走”出来的

读特记者 李舒瑜 杨丽萍 甘霖 秦小艳/文 何龙/图
2018-03-18 08:55
摘要

全国人大代表、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是连任代表,也被公认为是最有成就感的代表之一。从2013年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起,她共提出建议20多份,几乎每一年都有建议被采纳。

全国人大代表、梅县东山中学教师李杏玲是连任代表,也被公认为是最有成就感的代表之一。从2013年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起,她共提出建议20多份,几乎每一年都有建议被采纳。

履职成效如此之高,有什么诀窍?

李杏玲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好建议都是“走”出来的。

熟悉李杏玲的人,都亲切地称她“Miss Li”。李杏玲是一名英语老师,她所在的学校,是叶剑英元帅的母校,每每谈及这一点,她特别自豪。和发达地区相比,山区学校教学仍然存在设施相对落后、教师待遇差距大等问题。丰富的教学经验让不少大城市的一些学校都曾向李杏玲抛来“橄榄枝”,“有一次上调函都已经发过来了,还是没有去。”她直言难舍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山区学生的那份情。

因为热情又热心,李杏玲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不少人通过学生、老师打听到她的联系方式,还经常有人找上门反映问题。李杏玲从来都是“来者不拒”,还专门准备了一个文件夹,用来记录大家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只要有时间,就去查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除了聆听“身边人”和“身边事”,只要有时间,李杏玲就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了解民情,到政府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被大家称为“骑摩托车”的人大代表。后来,她改用了更环保的调研方式——近一点的地方她就骑自行车去,如果是到偏远的乡镇,她就搭公交车。

“只有调研‘接地气’,提出来的建议才有底气。”李杏玲说,几年来,自己所提出的建议都是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调研了解到的。每个建议,她几乎都要反复修改十几遍,细细打磨。

最让李杏玲开心的,就是建议得到落实。过去五年来,她这样的幸福时刻特别多——

2013年,首次参会的她在建议中提出建立教师荣誉制度,鼓励教师终身从教。2015年6月,教育部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行了研究部署,逐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如今,这个制度已经开始在部分省区推进实施。

2014年,她提出企事业单位人员病故抚恤金要和公务员水平相当的建议,“国家六个部委专门开会研究,并在第二年正式发文,采纳了我提出的发放金额标准,妥善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年是李杏玲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第6个年头,她带来了7份建议。其中大半是关于教育的问题。她说,这些建议都是调研中收集到的群众心声,“大家信任我,我就要做得更好。”

(作者:读特记者 李舒瑜 杨丽萍 甘霖 秦小艳/文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