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维权日”即将来临,3月13日上午,深圳市消委会秘书长冯念文做客深圳特区报“民生面对面”栏目,畅谈当前的品质消费痛点、如何营造品质消费环境,并与网友展开互动。冯念文透露,深圳将成立“消费品质标准示范联盟”,推动制定消费领域团体标准,让消费者识别更多好品质商品。
品质消费投诉逐年增长
去年,我市消费维权整体情况怎么样?冯念文介绍,去年深圳市、区消委会共接受消费者投诉113100宗,比2016年增长了35%,互联网及通信行业服务、公共设施服务、通讯电脑数码投诉量居前三位。“随着人们对商品和服务要求的提高,与消费品质相关的投诉逐年上升。”冯念文说,国家标准是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基本要求,60分是基本要求,达不到60分的商品不能销售。由于深圳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的商品,他们投诉的商品很多是达到60分的,也就是合法合规的商品,但消费者对商品并不满意,甚至觉得揪心。
品质消费成为深圳消费者投诉增长较快的领域,品质消费痛点在哪里?“消费者不知道什么商品或者服务更好,尤其是不知道什么国产的商品好,所以都要去日本买马桶,去美国买奢侈品,原因在于消费者不知道从哪选择好商品。”冯念文表示,作为事前引导消费、开展消费宣传教育的机构,消委会有责任告诉消费者哪个商品更适合他,消费者选择了靠谱的商家,投诉量也会减少。
为此,深圳市消委会学习国外的成功做法,成立了第一个消费者自己的品质消费研究机构——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以下简称品质研究院)。“世界上多个国家成立了类似的机构,比如美国的消费者联盟,以消费者的身份在市场购买各种商品进行比较,是高于国家标准的比较,告诉消费者什么东西更好。”冯念文表示,品质研究院是第三方运作的公共服务机构,以消费者的视角和身份去市场上购买相关的产品,按照消费者的认知和关注点去做各种比较测评,最终告诉消费者哪些商品品质更高。品质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已经开展了洗发水、蜂蜜、酱油、卫生巾等消费者关心的比较试验,为消费者提供消费指导。
众筹检测费用参与品质监督
“品质消费的另一个痛点就是企业生产的高品质产品面临低价的问题,我们很多企业现在已经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消费品。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物美价廉消费观,尤其是电商形成了一个追求低价的市场,导致高品质的国产商品在中国没有消费市场。质优价格并不优,导致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缺乏去追求更高品质的市场动力。”冯念文表示,如何让消费者认识到更多好企业的高品质产品?深圳市消委会搭建品质消费生态圈,即按照“好人举手,一流标准,品质挑战,众筹监督”的原则,邀请更多对自己产品品质有信心的企业向消费者举手,并接受消费者发起品质挑战进行监督,通过众筹的方式筹集检测费用,并公布品质挑战的结果。
“去年我参加了一个挑战,企业承诺其一款蜂蜜不掺糖,我们检测发现掺糖,企业承诺返回消费者10倍的检测费。我众筹了20元,企业返还200元给我。”冯念文说,消委会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吸引消费者参与监督,消费者对品质的选择会决定企业对质量的追求,从需求侧去引导和倒逼供给侧的质量提升
今年将举办第二届“好人举手、品质挑战”活动,发动优质企业品牌参与现场举手,接受消费者品质挑战。消费者可以关注“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品质挑战”,随时对企业发起品质挑战。“我们打算上线‘3·15’品质检测超市,好企业可以上这个平台接受检测、消费者挑战。”
品质消费提升系列活动送进社区
“深圳市消委会将推动成立品质消费标准示范联盟,将好企业的好产品聚集起来,让消费者更便捷选择高品质商品。”冯念文表示,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团体标准是法定的标准形式,品质消费标准示范联盟成立的目的就是推动建立团体标准,比如卫生巾、面膜等商品团体标准,这些领域均有国标,然而消费者寻求更高的标准。“在市消委会、品质研究院牵头组织下,联合好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儿童手表、面膜等消费领域团体标准,并依靠消费者的选择和监督,推动标准实施。从而实现好品质让消费者可感知、可识别、可受益、可监督,发挥消费者对质量的驱动作用,推动供给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让消费者和企业更有获得感。”
今年“3·15”以“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为主题,我市将在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品质消费提升系列活动,各区消委会将开展品质消费的相关咨询、便民服务以及宣传现场活动。此外,消委会将开展热点消费领域监督调查,解决让消费者闹心的行业性问题等。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