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电力项目生产一线开展“雷锋班组”活动
读特记者 方胜 通讯员 孙昭鹏 文/图
2018-03-05 16:01

中建电力项目生产一线开展“雷锋班组”活动

由于核电建设的特殊性,中建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所属基层项目大多位于地理位置偏远、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的沿河沿边地区。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为不断提高员工为祖国人民建设“安全、放心”核电站的使命感,中建电力从2013年初开始在一线项目开办“雷锋学堂”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同时通过与驻地周边中小学开展“雷锋学堂˙属地联建”,参与青少年德育教育、开展扶贫助学、志愿者服务。

中建电力把弘扬雷锋精神与“中建信条”的企业文化融为一体,凝练为公司全员共识的“五种精神”,即忠诚于党的政治立场、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乐于奉献的无私品质、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

首创企业“雷锋学堂”,丰富职工道德情操

“这里的环境与毕业时的设想差距太大了,一周后就没了新鲜感,除了打游戏真的不知道干什么?”在2013年前,许多分配到核电施工一线的大学毕业生都有这样的想法,临海临边远离繁华都市,下班后干什么成了他们最大的烦恼。

2013年初,中建电力在总部和所属广东台山核电项目创办“雷锋学堂”,随后在其他30个基层项目部逐步建立,并形成常态化机制,每承接组建一个工程项目部,就设立一个“雷锋学堂”,使其成为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推进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有感染力的课堂、服务职工服务社会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桥梁、担负社会责任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的平台、凝聚发展力量统一职工价值共识的载体。成立“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举办“我身边的好人”演讲比赛、“好书大家看”职工阅读会,评选“雷锋班组”和“雷锋式好员工”……一系列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提高了员工道德精神情操。

2015年7月初的一天,中建电力田湾核电项目部司机王建、郑才友正在宿舍休息,当听到有人呼救的喊声后,第一时间冲向村边,奋不顾身从一条小河中救出了奄奄一息的女童。与此同时,当得知女童一家为低保户后,项目部职工迅速捐款1万多元。王建、郑才友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不仅被评为江苏省“见义勇为好人”,还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雷锋生前亲密战友、雷锋纪念馆名誉馆长乔安山,《解放军报》原副总编辑、《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将军,以及雷锋班第十七任副班长李峰威等一大批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播者、践行者和研究者都是中建电力一线职工的好老师、好朋友,他们多次深入一线开展雷锋精神权威解读、交流互动,使职工对雷锋精神的认知更加真切全面,领会更加深刻到位。精神素养的提升,助推着员工始终秉持“敬业爱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情操,以一流的标准保持着核电建设水平,尤其正以饱满的热情承担着广西防城港核电3、4号核岛“华龙一号”施工建设任务。

“属地联建”扶贫助学,“雷锋种子”遍地生根

伴随着浓郁欢快的新疆民歌和轻快曼妙的赛乃母舞,教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阵阵笑声。这是中建电力新疆金科五家渠项目“雷锋学堂˙属地联建”的活动现场。项目职工代表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乌鲁木齐第109中学,和学校民族班的小朋友们一起学跳民族舞蹈,分享好人故事,传播雷锋精神。

从2014年起,中建电力各基层项目部“雷锋学堂”分别与驻地周边50多所中小学的近千个班级开展“雷锋学堂˙属地联建”活动,覆盖在校师生5万余人,公司选派项目优秀员工担任联建学校义务辅导员,对孩子们进行校外辅导、心理辅导,为贫困家庭学生送去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通过职工职业道德教育与在校学生的德育教育结合,整合各方资源,传播雷锋精神,营造“知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的良好氛围,同时,让职工在参与联建活动中产生心理共鸣,反思家庭责任和子女教育,坚守道德底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广泛认知。

“弘扬雷锋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不是一时一地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中建电力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聂宏凯经常这样说。近年来,中建电力开展各种志愿者服务1200余次,属地联建学校50所,捐赠图书十余万册,捐助其它财、物累计50余万元,先后被授予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通讯员 孙昭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