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绝美艺术——潮州金漆木雕,你知多少?

发现城市之美
2018-02-11 13:43
摘要

潮州木雕,打开了一扇传统手工的回访之门,这些散发着浓郁潮州味的艺术品,体现着中国最传统的哲学和美学。

从敲击第一块石头开始,人类文明通过手工劳作,一步步向前推进,工业化三百年来,机器取代了人手,然而流水线产品变得生硬划一。潮州木雕,打开了一扇传统手工的回访之门,这些散发着浓郁潮州味的艺术品,体现着中国最传统的哲学和美学。

如同工夫茶、潮剧一样,木雕在潮州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多层镂空、金碧辉煌让人过目不忘,而那细腻精致的工艺可谓无与伦比。潮汕各地的祠堂庙宇、建筑承柱、门窗匾额,以及寻常人家的屏风桌椅,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而潮汕民俗中的游神赛会、祭祖的神龛,更是木雕大放异彩的地方。

潮州木雕形成于唐代,是中国现存四大木雕流派中起源最早的。金漆木雕本是皇家的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之后融入了地方特色,形成一种流派。明清两代,潮州木雕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取材多用樟木,冬季伐树锯成块状,风干之后不变形,耐虫蛀。雕刻成品,上漆贴金,富丽华贵,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陈培臣出生于“木雕之乡”意溪镇莲上村,十三岁那年便跟随父亲陈舜羌做木活,按老规矩学艺,没有理论,仅靠言传身教,再加上自己的想法。潮州木雕过去只是建筑物的装饰,在1957年莫斯科艺术博览会上,陈培臣与父亲和“师公”张鉴轩集体创作的《蟹篓》,捧回了一个国际大奖。从此,潮州木雕挤身国家级工艺美术品行列,而“龙虾蟹篓”成为其拳头产品。

潮州木雕在长期的发展中,吸取了石刻、绘画、泥塑以及潮剧等各种民间艺术的长处,融汇成独特风格。在刻刀之下,没有生命的木头变得灵气凸现。陈培臣期望新一代的传承人既有理论、设计能力,又有精湛的雕刻技能,如同父辈塑造出八面珑玲的“蟹篓”那样,将潮州木雕推向新高峰。

编辑 李怡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