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之即来、来之能战!龙岗社康人织就“五横三纵”高效有序防控网
汤隆斌 刘尚丽
2021-01-04 21:00

近日,在第四届(国际)全科医学深圳高端论坛上,龙岗区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社管中心”)获得由深圳市社区卫生协会授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对区社管中心全体员工在过去300多天内,为社区联防联控工作辛勤付出的最大认可和最好鼓励。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表彰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日日夜夜,他们不像卫生防疫人员,背负着重重的喷雾器,站在抗击新冠的最前沿,接受着生命的洗礼,也接受着人们的礼赞;他们不像“社区三人组”的社康人,戴着厚厚的口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接受着生命的考验,也接受着人们的嘉奖。但是,他们始终活跃在最广大社康人中间,甘做社康一线人的“伴郎和伴娘”。

时间回溯到庚子之春。

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席卷华夏大地。

为了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区社管中心作为区卫健局社区联防联控工作组的牵头单位,员工迅速返岗参与防疫工作,快速成立五个横向专项工作小组(综合协调组、密接者转送组、健康驿站组、数据资料组和物资保障组),和三个纵向工作组(三个医院集团联系组),从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格局,织就龙岗社康人高效有序的立体防控网。

“闭环追踪员”——综合协调组:

将重点人群无缝隙纳入健康管理

“防控政策随着疫情发展不断更新变化,我们持续学习相关政策内容来更好地指导‘三位一体’开展工作。”王翠玲平日负责办公收文工作,对于下发的政策文件,她都及时发送工作群里让同事们学习,通过掌握最新政策,可及时告知社区“三位一体”,让他们可循指引更有效地完成防控任务。

每天早上,他们汇总收集医院发热门诊和留观病区患者的信息,由三个纵向集团联系组根据患者所在街道将信息下转到辖区医院社管中心(社康办),进一步分配到对应社康中心,由“三位一体”工作组立即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纳管……这是综合协调组,每天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琐。

“这个组除每日综合信息报送和统计报表外,每日都要‘追踪’三类重点人群。”负责此项工作的傅炽良介绍,主要对医院发热门诊患者实施分类管理,跟踪随访区属公立医院留观病区出院患者,对重点疫区返来重点人群纳入“三位一体”管理。“有些发热和留观患者并不是常住居民,居住地有兄弟区和市外。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采取函告的形式将患者信息转送区外卫健部门,并建议对其实施健康管理。”

负责向区外卫健部门发函告知患者信息的张雯,休完产假返岗上班便遇上了疫情,每天法定的哺乳假也常被各种突发工作占用,如今,由她发出的函件已超过550份。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下转社康“三位一体”管理的发热患者8600余名,留观病区出院患者1000余名。

“穿针引线员”——密接者转送组:

实现密切接触者每天全部转送清零

自实施密切接触者100%在A类健康驿站集中隔离,“密接者转送组”专门负责接收处理区疾控中心发来的密接者名单信息。小组成员每人负责2-3个街道,根据密接者住所将名单下转至辖区社康中心,由“三位一体”通知密接者,做好解释和劝说,并与负责转送的街道预防保健分所做好对接,持续跟踪密接者至健康驿站。

“手机24小时不离身,除了下转密接者名单,还要在‘三位一体’转运遇阻滞时,及时给予正确工作指引。” 叶雪芬回忆起密接者转送工作开展的最初阶段,因部分密接者及家属不理解配合等原因,社区“三位一体”常常无法顺利执行转送任务。

“健康摆渡员”——健康驿站组:

为重点地区返来深人员集中隔离保驾护航

时间倒回2020年2月16日,这天是正式启动B类健康驿站工作的第一天。

为加强健康驿站驻点负责人及转运司机的管理,区社管中心全面保障转运车辆的防护安装以及司机的防护物资。健康驿站组联络人谢森介绍,“我们为驻点负责人购置了24部值班手机,用于24小时无间隙的返深人员转运协调工作。”

健康驿站组到各街道健康驿站督导工作。

当晚,负责健康驿站组的高玲便到龙岗中心城片区的健康驿站进行现场督导返深人员转运工作,小组其他成员则按街道分片区进行电话督导,了解并记录各健康驿站驻点负责人及转运司机的在岗情况及工作困难。

事实上,2月中旬,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龙岗区在每个街道组建多家B类健康驿站,重点地区返来深人员在健康驿站进行核酸检测以及14天的隔离观察。区社管中心从各公立医院组织抽调22名中层干部驻点健康驿站,同时为各健康驿站租用数十台转运专用车及每车配置两名司机。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启用了41家B类健康驿站,累计入住36.6万人,提供超15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采样服务。

“数据情报员”——数据资料组:

用文字和数据可视化防控成果

社区联防联控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多、范围广,工作进展进度、防控效果如何,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区社管中心的数据资料组按工作项目和报送途径分工,收集各项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文字和数据将社区—小区联防联控成果可视化,于每日、每周、每月向区社区联防联控办和区卫健局报送工作动态及总结。

疫情期间,王丽杰作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梳理社区联防联控工作要求及规范,理顺社康中心防控工作流程,制定相关工作指引,每日向上级部门汇总报送当日全区社区防控简报。

“除了催报数据,还得接收转达各渠道防控信息,协调解决社康工作问题,每日忙得焦头烂额的他,连家里即将临盆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都无暇顾及……”王丽杰的搭档刘燕辉回忆说,2月2日正是王丽杰妻子待产的那天,他守在产房门口,一边焦急等待妻子生产,一边用手提电脑办公,整个陪产假休了不足3天便返岗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幕后大管家”——物资保障组:

全力做好一线医务人员物资保障

“从物资保障组成立当天起,我们就马上投入物资统筹工作,向上与龙岗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小组对接申请,向下收集各举办医院社康中心物资短缺情况和需求,两条线同步走,加快物资下发社康进度。”物资保障组组长黄哲敏介绍。

物资保障组清点社康专用物资。

物资保障组,负责全区社康中心防控物资保障工作。每批防护物资运达仓库后,从卸货、搬货、码货、清点入库再到出库发放,物资保障组全员上阵,“赤手空拳”承担着最考验体力和臂力的防控保障工作。物资保障组副组长邹祝华在搬送物资过程中不小心扎伤了脚,但是仍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物资运达的时间不定,数量多的时候,光是码货就忙到了晚上十点多。我们的最高纪录是一天搬运了1282箱防护服和隔离衣,箱子几乎堆上了天花板,塞满了整个房间。”钟方枢作为全组最年轻的男同志是物资保障组的搬运主力,为了搬运物资三个月里磨破了两条裤子。截至目前,物资保障组共向社康中心发放口罩143.3万只,隔离衣9.4万套,防护服2.6万套,检查手套27万双,医用帽子16.5万个,鞋套3.3万双。

“前线协调员”——集团联系组:

协调解决社康防控困难

“五个横向工作组与医院和社康中心的所有沟通和联系都是通过纵向集团联系组进行的。”区社管中心副主任陈丽华是“密接者转送组”组长,又是集团联系2组的组长。

集团联系2组到龙丹社康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督导协调。

为了更高效地对社康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密接者转送组”对集团联系组内部进行明确分工,每个纵向集团联系组平均负责4个街道的43家社康中心,负责与医院社管中心人员以及社康中心主任了解具体情况,在询问时重点关注社康防控工作量,防控培训情况以及防护用品储备等,每3天向上级领导汇报督导情况,协调各部门解决社康防控的各项困难,督促协调社康中心与社区工作站、社区警务的沟通合作,落实好社康中心在社区“三位一体”中的健康管理服务职责。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区社管中心一个个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最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徐良玉,作为区社管中心的主任,是区卫健局社区联防联控组组长,经历过十七年前抗击非典的他说,这次龙岗区社康人表现出的担当、勇气和专业令人感动,令人钦佩。在整个防疫过程中,他写了近二十首古诗词,来礼赞每一个抗疫英雄,激励每一个社康人,为抗疫赋能,为英雄点赞,为逆行者加油。

他的一首《一剪梅·横眉冷对瘟风扬》

横眉冷对瘟风扬,

虽著素装,争著戎装。

俯首甘作嫁衣裳,

不似群芳,胜似群芳。

谁道当时是寻常,

朝沐微阳,夕立残阳。

而今凯旋谱词章,

礼赞伴娘,致敬伴郎。

就是对区社管中心抗疫表现的最好诠释。

(来源:龙岗融媒)

编辑 姚静霞

(作者:汤隆斌 刘尚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