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晚,东莞市麻涌镇首部原创少儿粤语舞台剧《钟馗捉鬼》在东莞玉兰大剧院公演,70多名麻涌小演员登台作出了精彩表演,共同展示了麻涌乃至东莞在粤剧曲艺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他们完美的演绎更是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该剧1月25日晚已在广州市进行首演,1月29日晚还将在东莞市玉兰大剧院演出。
小鬼唱大戏,精彩演绎博得满堂彩
当晚8点,东莞玉兰大剧院座无虚席。随着清脆而响亮的音乐响起,70多名麻涌小演员次弟亮相,七彩的服饰、精湛的演技、耀眼的灯光,瞬间将观众带回那《钟馗捉鬼》的历史典故中。在这台融传说与现代、粤剧与小品等表演艺术于一体的大型舞台剧中,小演员们唱、做、念、打显得异常娴熟,表情也很丰富生动,唱腔字正腔圆,表演有板有眼,整场演出惟妙惟肖,精彩迭出,让台下的戏迷们看得津津有味,博得了观众的一阵阵叫好声。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不约而同起立鼓掌,不少戏迷还纷纷与小明星合影留念。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麻涌小演员们为了演好这部戏,两年来起早贪黑,每天利用周末、下午下课或晚上等课余时间勤学苦练,对小莲、小龙、邋遢鬼等角色的人物形象、动作、台词早就烂熟于胸。这次成功演出,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演技的提升,更是天道酬勤、苦尽甘来等人生哲理的生动实践。
大懒鬼扮演者徐正鸿是古梅中心小学学生,出演经验虽不丰富但并没怯场,他表示,按照导演和指导老师的要求成功完成演出,感到非常高兴,未来还要继续演戏。指导老师崔嘉斌表示,孩子们平时训练非常刻苦,这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他对孩子们的表演非常满意。
人小鬼大戏很足,老故事演出新意思
麻涌首部原创少儿粤语舞台剧《钟馗捉鬼》以艺术的形式,创新性地再现钟馗捉鬼的故事。蛊惑鬼、邋遢鬼、大懒鬼三鬼企图以各种诡计使角色“小龙”堕落,以便鬼魂附体,躲避追捕。在经历一系列困难与波折后,小龙最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分清善恶、明辩是非,共同协助钟馗将三鬼缉拿归案。
该剧通过让传说中的钟馗从地府穿越到现实当中,以荒废学业、玩物丧志等当代社会青少年儿童的不良习惯为导线,把神话中的鬼化身为生活中的邋遢鬼、盅惑鬼、大懒鬼,通过“捉鬼”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对这些不良现象进行批判,让孩子们从困难和挫折中树立自强、自立、自豪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该剧生动地教化青少年儿童该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具有鲜明的社会教育意义。
导演王伟华说:“这个戏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穿越的剧情在里边。从现代穿越到古代,传说中的钟馗,从地府穿越到现实当中,把现在社会上的一些影响孩子学习的打游戏,偷懒、装病、颓废等这些不好的现象,通过钟馗捉鬼的这么一个艺术形式,最后通过孩子经历一些事件,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最后他们懂得了一些道理,慢慢地成长为要做这个时代非常自强、自立、自豪的孩子。”
该剧从剧本创作、排练到现在基本成型,历经两年的时间。3月6日(农历正月十九)大步巡游当天晚上,还将在麻涌镇内公演。
国家级团队倾力打造,不折不扣原创作品
据了解,该剧是麻涌近年来花大力气打造的原创艺术作品。创作团队群英荟萃,由国家一级编剧梁郁南执笔,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倪惠英负责艺术指导,广东广播电视台首席节目指导、国家一级导演王伟华担任总导演,以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将少儿武术、舞蹈、龙舟等非戏曲元素融入其中。剧中设有学校、家等贴近生活的写实场景,融入了小朋友生动、有趣的现代语言,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说、唱、演全方位演绎,故事情节强,视觉效果佳。
观剧后,大小观众们仍在对《钟馗捉鬼》细细回味,麻涌第一小学的李舒婷老师说:“这部剧通过趣味的剧情表现方式,传达给孩子们生活陋习要改正的观念,孩子们都对三个小鬼被捉拍手叫好。此外,舞台剧还融入了麻涌龙舟、粤剧元素,突出了麻涌的原创感,让我们看起来也觉得既亲切又骄傲。”
新闻链接
《钟馗捉鬼》故事梗概
中国民间传说中镇宅驱邪之神的钟馗,率众鬼卒除夕返家,送妹妹出嫁。玉皇传旨,命钟馗将逃往人间的蛊惑鬼、邋遢鬼、大懒鬼捉拿归案,免他们祸害人间。
蛊惑鬼、邋遢鬼、大懒鬼施以谎言诱骗、教唆逃学、挑拨离间等诡计,欲使小龙荒废学业、玩物丧志,以便鬼魂附体,躲避追捕。
在小莲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小龙终于分清善恶、明辩是非,协助钟馗将三鬼缉拿。人们共聚水岸,助威呐喊,最后小龙等小赛手与钟馗竞渡龙舟,不遗余力、奋勇争先,英勇夺魁。公平正义、少年自强之风重回校园。
编辑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