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省级医疗重点学科、培训上万名医护,中山七院帮扶结硕果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畅
2020-12-31 16:02
摘要

中山七院95%以上科室的专家均持续参加了凤庆帮扶活动。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已将5个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带到云南省凤庆县,其中国家级继教培训项目《临床护理新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是在凤庆县首次开展,至今已培训凤庆县人民医院师资力量280名。 

图为中山大学陈春声书记、中山大学罗俊校长、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一行与临沧市领导、凤庆县领导、凤庆县人民医院同仁合影            

记者31日从中山七院获悉,三年来,中山七院对2000公里外的云南凤庆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帮扶,帮扶医院建立了七个云南省医疗重点学科,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实现凤庆百姓“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夙愿,中山七院对口帮扶凤庆县人民医院取得了累累硕果。            

2018年7月,中山大学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决定由中山七院开展对口帮扶云南凤庆县人民医院,8月签署为期三年的《中山七院对口帮扶凤庆县人民医院协议书》,从此正式拉开医、教、研、管、文化等多方面、全方位、精准持续的对口帮扶。双方医院建立了沟通协商机制,共同确定帮扶目标;每季度“组团式”帮扶,协助完善工作制度,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通远程医疗服务系统。            

从何裕隆院长带队首次医疗帮扶凤庆县人民医院起,就多次千里跋涉、义诊、手术、查房、座谈……凤庆百姓对健康有什么需求,凤庆县人民医院对发展有什么渴望,中山七院就量身定制帮扶什么。解决凤庆百姓“看病难”、让凤庆百姓“病有良医”是中山七院的目标。中山七院的领导及多位专家不辞辛苦,先后派出专家团队16批次、179人次往返深圳与凤庆,查房1584人次,手术192台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8项,累计帮扶天数1150天,培训人员11491人次。            

中山七院的专家在医疗帮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技提高、知识提升等方面,为凤庆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医疗人才,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真正实现了凤庆老百姓“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凤庆县人民医院年出院人数从2017年的24257人次提高到2020年的26863人次,三年平均增长10.7%;在云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成绩排名第一,被列入“国家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500家县级医院”计划。            

日前,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一名超声室护士将超声耦合剂涂抹在当地某患者颈前部,随后,远在近2000公里之外的中山七院超声科专家手持模拟探头轻轻落在模拟操作垫上,凤庆县人民医院的一只机械手臂也随之落在患者的颈部皮肤上。不到5分钟,中山七院联合凤庆县人民医院的第一份5G远程超声诊疗图文报告便被送至患者手中。            

这是中山七院在精准帮扶凤庆县人民上推出新的帮扶举措。2020年6月初,在中山七院的有力推动下,中山七院、凤庆县人民医院及中国移动签署了5G创新应用及“互联网+智慧医疗”协议。何裕隆院长表示,5G创新应用及“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启动,是中山七院和凤庆县人民医院从传统帮扶进入“智慧”高科技帮扶的标志。有了5G技术的支撑,双方诊室实时视频的同步传输瞬间千里,画面流畅,声音清晰。从检查到出报告,和医生现场检查一样的耗时,可谓“千里之外,触手可及”。这就充分实现了凤庆县老百姓不出远门,在凤庆县内就可以享受发达地区同质医疗卫生服务。            

中山大学与云南人民的情结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四千中大师生从广东一路西迁到云南,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帮助。如今,中山大学与云南人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今天,中山大学和云南人民的情谊又突破了时空界限,在相隔将近一个世纪后再次携手。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曾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受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当地经济和医疗发展滞后,也曾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凤庆百姓一直面临着看病“两头难”的困境,因病致贫和民生幸福感降低是摆在凤庆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道现实问题。            

自2013年起,中山大学党委就在凤庆开展了扶贫工作。2017年,秉承中山大学医科“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大医精神和中山大学的家国情怀,中山七院在何裕隆院长的带领下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对凤庆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至今,中山七院帮扶专家围绕优势学科和短板学科建设,通过专家“一带一、一带多”的带教模式,帮扶提升凤庆县医务人员新手术、新技术能力。2019年4月23日,中山七院和凤庆县人民医院共建的消化医学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揭牌。2019年8月6日,中山七院-凤庆县病理诊断中心揭牌。在中山七院专家的指导下,凤庆县人民医院每周三与中山七院召开远程多学科会诊(MDT),目前已开展MDT98次。通过常态化、不间断的远程MDT等帮扶平台,远程培训凤庆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共4751人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山七院除派出医疗专家开展医疗帮扶,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还为凤庆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绿色通道,既要通过医疗帮扶,让当地老百姓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又要培养优秀的医护人才。            

2019年11月12日,科研项目“胃癌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模式项目”在凤庆县人民医院顺利启动,这是中山七院在凤庆县精准扶贫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中山七院向该项目捐赠30万元的作为启动资金。通过建立胃癌筛查精准化“三位一体”防治模式,构建“医院--社区/乡镇--家庭”三位一体化服务体系,达到胃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            

“工作机制要再完善,帮扶渠道要再拓宽,帮扶举措要再精准,以力争把凤庆县人民医院打造成云南省县域医疗中心”,这是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对帮扶工作的要求。            

何裕隆院长曾7次亲自带队,赴凤庆指导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等新技术新项目。2018年8月,中山七院副院长张常华教授被凤庆县人民政府聘为县人民医院院长(挂职),通过挂职院长参与凤庆县人民医院管理,中大医科及中山七院医疗“火种”在凤庆直接扎根,持续浇灌凤庆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并茁壮成长。此外,中山七院还先后接收凤庆县人民医院4名副院长挂职学习,接收多名中层干部来院进修,他们结合自身在中山七院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总结一套自己 “学得来,带得走”的管理思路。从“输血”到“造血”,中山七院就这样通过管理帮扶不断提升凤庆县人民医院的综合治理能力。            

如今,在三年的持续帮扶努力下,凤庆县人民医院飞速发展。目前,凤庆县人民医院经过努力,已经成功晋级三级医院,并把努力打造滇西南县域医疗中心作为目标。凤庆县人民医院的院长动情地说,以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工作的医护人员中,本科学历的占比只有五成,随着中山七院专家团队的帮扶,我们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现在已经有研究生愿意到我们医院来工作了。            

中山七院95%以上科室的专家均持续参加了凤庆帮扶活动。三年来,中山七院专家团“带着感情真帮扶”的精神,让凤庆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备受感动。随着中山七院对一批批凤庆医务人员的培养,中大医科的灵魂已经在云南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持续帮扶云南凤庆是中山七院人的使命,报答云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恩情,是中山大学一代代学子的共识。让中山大学“古道洒热血、仁心中山医”的情怀与云南百姓结下的情谊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见习编辑 王子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