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南粤权威访谈 | 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加快对接融入“双区”建设,开创韶关发展新局面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邓自强 林航 成功 周婉军 陆颖/图 谢嘉敏 宁杰文 李慕瑶/视频
2020-12-29 07:42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我有幸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振奋、倍受鼓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不仅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韶关改革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韶关正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



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接受深圳报业集团记者专访。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陆颖 摄。

近日,韶关市委书记王瑞军在接受深圳报业集团“续写‘春天的故事’·走笔南粤权威访谈”全媒体采访组专访时表示,支持服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推动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韶关将按照省“1+1+9”工作部署和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要求,围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支持推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展现韶关担当和作为。


《韶城俯瞰 》唐晓军

| 抢抓机遇 结合实际找准韶关定位

韶关古称韶州,自西汉元鼎六年置县以来,足有两千多年历史。在“两个大局”深刻变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交汇的关键时期,在广东纵深推进“双区”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节点,这座文明古老的城市也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12月21日,韶关市委召开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韶关市委关于制定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审议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方案》。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韶关的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瑞军从国家发展大局出发,畅谈在对接融入“双区”建设方面的思路和做法。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接湖南,东邻江西,地处“双区”辐射湘赣地区发展的枢纽位置,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也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韶关交通便利,目前已形成以‘七高三铁一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通过高铁50分钟可到广州、1.5小时可到深圳、1小时45分可到香港,是最靠近大湾区的城市之一,也是最有机会、最有条件接受‘双区’辐射带动的城市之一。”提到韶关的区位优势,王瑞军语带自信。

“我们深刻认识到,支持‘双区’建设,助力‘双区’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效应绝不仅限于‘双区’,也必将有利于韶关更好地接受‘双区’的牵引带动、实现发展跃升。”王瑞军表示,韶关将在主动对接、支持、服务“双区”建设中找准韶关的定位,抢抓“双区”建设整体效应、集聚效应、协同效应、战略效应、辐射引领带动效应带来的重大机遇,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实现与“双区”的功能互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

| “四通三抓” 对接融入“双区”建设

在建中的韶州大桥  (韶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对接融入“双区”建设方面,韶关如何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对此,王瑞军形象地提出了“四通三抓”的说法。

“四通”分别是“硬联通、软联通、云联通、情联通”。

王瑞军表示,在“硬联通”上,韶关将通过加强陆上交通对接、水上交通对接、空中交通对接,大力提升与“双区”的水陆空全方位互联互通水平。目前,韶关正加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打造“四纵五横二环”,拉近与‘双区’的时空距离。谋划推动厦昆高铁韶关至龙川段和韶关至广西贺州段、沪穗高铁韶关至江西赣州段、京广(武广)高铁第二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拉近韶关与“双区”的时空距离,畅通韶关与省内外的交通路网。与此同时,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工程等重大港口航道工程建设、韶关丹霞机场项目建设亦在谋划推进,为更大程度接受“双区”的辐射带动和溢出效应创造条件。

有了“硬联通”,“软联通”必不可少。“我们将加强与‘双区’的体制对接、机制衔接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打造与‘双区’接轨的营商环境。”王瑞军表示,韶关将重点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从中找准韶关改革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谋划实施符合韶关实际的更深层次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等新经济新产业,是韶关实现“云联通”的有效路径。据王瑞军介绍,目前,韶关正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工业企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重点推动钢铁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特钢等高端钢铁产品,以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比如,与韶钢、韶冶等企业合作,加大政策改革创新力度,通过供应链、产业链招商,促进“链主”企业自身的“提质升级”,进而带动产品向下游延伸、向高端攀升的“扩能增效”,走出一条产城融合、产融结合、创新创业与产业振兴聚合发展的新路子。“我们期望,通过几年努力,再造‘一个韶钢’、再建‘一个韶冶’。”王瑞军说。

同时韶关将大力推进省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以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与“双区”联通的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水平。

“韶关与大湾区、广府人根脉相通、情感相连,我们是带着感情、带着期待来支持‘双区’建设的。”说到“情联通”,王瑞军动情地提到,40年前,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韶关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工程师、厂长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前往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发展,一批厂矿企业也迁往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并焕发活力,为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与‘双区’的情感是联通的。我们将带着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情厚谊的感恩、回报,主动对接融入服务‘双区’建设。”

在用真心真情、实干实绩,与“双区”合作共赢的同时,韶关亦大力做好“抓住胃、抓住眼、抓住心”的“三抓”工作,与“双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

王瑞军表示,“抓住胃”是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花瓶子”,把精致农业作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抓住眼”是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一江碧水、温泉地热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温泉旅游和“生态+”“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抓住心”是保护和活化利用好独特的文化资源,为韶关融入“双区”系牢“精神纽带”,做到与“双区”城市心与心相通、情与情相连。

“韶关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一年四季风光各异,春夏秋冬五彩缤纷,3A级以上景区达30个。而且韶关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是海内外广府人的祖居之地、桑梓之乡,我们将以成功当选为2024年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主办城市为契机,主动邀请、努力吸引‘双区’珠玑巷后裔和海内外广府人前来寻根问祖、投资置业,争取来自‘双区’城市更大力度的支持,推动韶关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王瑞军说。

| 绿水青山 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绿色是韶关的底色,生态是韶关的名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韶关森林覆盖率达74.19%、林地面积127.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9261万立方米,这三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除了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韶关也是全省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境内河川纵横交错,共有大小河流1500多条,地跨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其中90%以上的主要河流属于珠江水系北江流域,是下游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辖区内新丰江则是东江流域最大支流,是供深圳、东莞、香港东江水主要源头。


芙蓉新城

韶关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亦是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因此,保护好韶关的生态环境、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在王瑞军看来,既是韶关服务全省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韶关将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把生态优势作为韶关发展的最大竞争力、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旗帜鲜明、责无旁贷、毫不动摇地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坚持生态保护‘主旋律’,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用最大力度投入、最有力举措、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好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留给我们的绿色家园。”王瑞军告诉记者,韶关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在支持推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展现韶关担当和作为。

首先是全域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王瑞军表示,韶关将以建设南岭国家公园为牵引,推进现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确保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生态服务保障能力逐渐提高。同时,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推行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确保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和有林地面积等反映森林资源的核心指标居全省前列,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此外,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契机,统筹推进各类生态环境的修复,努力实现“山清水秀、林草环绕、碧湖青田、城美人和”。

其次是推进全域生态环境治理。王瑞军说,韶关将常态化、精细化开展扬尘专项整治,强化空气质量预测研判和污染天气应对,综合施策解决好臭氧污染“拦路虎”问题,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改善,并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流域水质监测预警体系,确保水质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列,为北江流域、东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作出韶关贡献。同时高质量推进碧道建设,全力打造具有韶关特色的水文化景观带和风光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总结和推广土壤固废管理工作经验模式,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我们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生态空间精准管控,打造源头严防、过程严控、违者严惩的全过程监管体系。”说到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王瑞军掷地有声。

最后是全域推广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推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推动资源利用最大化;推动绿色航运发展,促进运输结构调整;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导适度消费、光盘行动、低碳出行。”在王瑞军的叙述中,一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蓝图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 携手深圳打造合作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支持服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推动韶关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王瑞军说:“建设先行示范区,深圳肩负历史重托,同时也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将有利于推动深圳经济、法治、文化、民生、生态环保等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引领作用,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启迪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韶关也将紧紧把握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契机,借力深圳优质资源,打造合作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对于如何增进优势互补,与深圳携手共进,实现合作共赢?王瑞军着重提出了三点。

一是深化科技创新合作。韶关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大重大创新资源引进力度,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在韶关建设研究院或新型研发机构,形成“研发基地在深圳、成果转移转化在韶关”的新机制,努力构建“深圳研发+韶关孵化产业化”新格局。同时,强化招商引资引智,加快装备基础件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创新。

二是深化产业共建合作。韶关将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创新、共建产业园、产业合作示范区、飞地经济等创新发展新模式,学习借鉴深港、深汕合作机制,探索韶关新区与深圳前海合作模式,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深入学习借鉴深圳经验。

三是深化改革领域合作。韶关正不断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经验,着力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探索实践。科学开展生态文明规划建设,共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路径。

王瑞军表示,深圳是充满魅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期望深圳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产业优化升级、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为全国全省包括韶关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韶关也将大力发挥生态资源禀赋优势,把握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契机,打造合作平台,深化两市科技创新、产业共建、改革领域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在采访的最后,王瑞军向深圳广大市民发出了诚挚的邀请,“欢迎深圳市民朋友到韶关观光旅游、投资置业,感受韶关的青山绿水、悠久历史与多元文化,支持韶关以生态为特色优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携手实现新跨越共创新辉煌”。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邓自强 林航 成功 周婉军 陆颖/图 谢嘉敏 宁杰文 李慕瑶/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