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民包饺子包汤圆过冬至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利民 文/图
2020-12-19 15:34

12月19日上午,寒风凛冽,但东莞市文化馆广场热气腾腾。

来自五湖四海的200个家庭600多人,在这里举行了名为“情暖冬至,幸福莞邑”南北习俗交流体验日的包饺子、包汤圆比赛。现场热闹、温馨、感人,让即将到来的冬至这个传统节日更有温度,更有意义。

从2019年开始,东莞市文化馆以中华民族千年智慧24节气为切入点,打造“时令东莞”品牌项目。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努力,已经形成以线上创意内容创新传播,线下活动深度参与体验的模式。挥春赠春联、元宵猜灯谜、起龙舟开启东莞龙舟月、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小雪采莞香头香……这些在重要节气、节日举行的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南北民俗大交流 饺子汤圆大PK

记者在现场看到,所有参赛家庭皆进行了合格的卫生消毒并佩戴了围裙、一次性手套、头套等防护。不少家庭全家人齐齐上阵,来一场南北吃货技能大比拼,共享温馨的亲子时光,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冬至。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包饺子、包汤圆比赛,其中100组家庭包饺子、100组家庭包汤圆。本次活动报名链接发布当天,200个名额就一抢而空,市民的参与热情可见一斑。

在主持人宣布完比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后,开始了紧张刺激的比赛,参赛家庭分工合作,我擀皮、你来包,大人小孩同力合作,忙得不亦乐乎,现场不时欢声笑语,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半个小时后比赛结束,专业的大厨担任评委,他们以包的饺子、汤圆大小均匀、质量是否过关为评选标准,评选出4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比赛奖品也很温情,是红、紫、黄三种颜色的围巾。

评选结束,每个家庭将包好的饺子、汤圆各拿出5个,由工作人员在食堂为大家加工煮熟。而在等待饺子、汤圆出锅的过程,现场还表演了器乐合奏、相声、歌唱、川剧变脸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传统节日魅力彰显 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饺子、汤圆出锅后,现场进行了一个独特而有意义的感恩仪式。获得一等奖的4个家庭全体成员上台,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场200个家庭的子女晚辈同时为父母、长辈呈上饺子、汤圆,并对他们大声说“您辛苦了!”

当现场《相亲相爱一家人》的音乐响起的瞬间,父母、长辈们品尝这一家人亲手包的饺子、汤圆,眼泛泪花,心存感动。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场面感人。

市民吴小姐表示:“今天特意陪孩子过来参加包饺子比赛,由于工作原因,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因而很珍惜这难得亲子时光,很有意义。”

来自湖南的刘先生也表示,通过今天的活动,自己学会了如何包汤圆,还亲手将自己制作的汤圆呈给父母品尝,很特别也很感恩。

为了倡导珍惜粮食、艰苦奋斗、节俭节约的社会风气,为杜绝浪费,主办方提供了打包盒给各组家庭,鼓励大家将剩余没有煮熟加工的饺子、汤圆打包回家。

活动最后,现场600多人起立,在珸琹组合的领唱下,共同唱响起那首耳熟能详、真挚感人的经典歌曲《常回家看看》。

虽然现场的市民们来自不同的省份,但都在东莞这座城市生活、奋斗。在冬至这个家庭团圆的传统节日,大家齐聚东莞市文化馆,在传统文化的感召下,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这不仅体现了东莞的海纳百川,更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人文魅力。

当天现场除了包饺子、包汤圆比赛,在东莞非遗展厅内,主办方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庾美莲到在教大家制作东莞冬至特色美食冬团,一起温暖喜庆过冬。东莞非遗墟市也准备了冬至应节非遗小吃,莞城传统特色小吃在非遗墟市进行现场展销、交流,市民们在墟市内品尝冬至小吃,买非遗产品,满载而归。

编辑 张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利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