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晚年,是所有老年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然而,近些年不少老年人因跌入消费陷阱而遭受伤害,甚至出现有老人被骗光积蓄走向绝路的情形。痛心之余,大家不禁要问,老年人为何屡屡成为不法商家的目标?哪些消费陷阱最让老年人闹心?老年人消费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为解决这些问题,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举全省之力,自今年下半年以来联合全省各地消委会开展“创建放心老年消费环境”系列活动,12月28日,正式向社会发布《广东省老年人消费现状调查报告》,并揭示“侵害老年人十大消费潜规则”。
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广东老年消费现状,从今年8月开始,广东消委会联合全省消委会,以省内60周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为调查对象,首次采用“一对一面访为主、线上调查为辅”的方式,从消费行为习惯、消费维权现状、消费环境评价等方面,对全省3136名老年受访者进行调查,最终通过大数据分析,汇总形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96%)老年人对侵害老年人消费权益的情形有所了解,并对我省消费环境给予较正面的评价,但是仍有近三成(29%)老年人遭遇过被侵害消费权益的情形。通过调查分析,我省老年人消费“三大痛点”浮出水面。
痛点一:供给需求不相匹配
调查发现,广东老年人月平均收入为3824元,每月的平均消费支出为2024元,超过五成收入用于消费支出,表明我省老年人消费意愿强烈,消费潜力比较大。但由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老年消费市场有待开发,导致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供应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高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痛点二:追求健康被利用
调查结果显示,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外,超七成的老年受访者选择为保持身体健康而进行消费,医疗保健也是继食品之后成为老年人的第二大消费支出,可见老年人对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愿望非常强烈。而不法分子则恰恰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特点,采取各种不当行为诱导老年人消费,骗取老年人钱财。调查中75%的受访者认为最常发生侵害老年人消费权益的行业是医疗保健行业,近五成(45%)受访者表示曾遭遇过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潜规则,医疗保健显然成为侵害老年人消费权益的重灾区。
痛点三: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调查发现,逾五成的老年人消费选择受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的广告、实体店广告信息、亲朋好友的口碑传播影响,反映老年人消费存在信息来源单向性、信息渠道单一性及信息获取被动性等特点,使老年人消费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而这正是老年人容易被忽悠、被诈骗的重要原因。
从2009年以来,广东消委会已经连续9年开展“挑战消费潜规则”维权活动,有力打击了隐藏在旅游、电信、网购、餐饮、航空、汽车、公用事业等超过40个领域的各种消费潜规则。近年来,老年消费成为消费矛盾比较集中及突出的领域,广东消委会将2017年挑战潜规则目标锁定在矛盾突出的老年人消费领域,希望通过对“十大潜规则”这种严重侵害消费者行为的揭示、点评、抨击,呼吁全社会重视老年人消费安全,形成合力重拳打击侵害老年人的不法行为,为老年人打造一片消费的净土,满足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侵害老年人十大消费潜规则”:
1、夸大病症连哄带骗,诱使老人花巨款买健康;
2、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兜售保健产品价高质低;
3、“爱国感恩”各种名堂,忽悠老人花样多多;
4、低风险高回报,诱骗老人很“见效”;
5、低价游零团费,专给老人设陷阱;
6、高额预付办卡易,事后退款难上天;
7、亲情陪伴博好感,推销产品钱掏干;
8、免费上门假便利,变相多收服务费;
9、利用养老作幌子,福利补贴有猫腻;
10、VIP客户是骗局,新式骗法花招百出。
省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汕尾市、中山市、江门市、湛江市、云浮市、肇庆等市消委会先后开展老年人消费教育活动,深入社区、景区、公园、老年大学、老人活动中心等场所,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普及消费维权知识、讲解维权案例,揭示消费陷阱,增强老年人消费维权能力,提高消费认知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消委会共开展老年消费教育宣传95场,参与消费者16931人次。
见习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