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黎家山水,“黎雄才手卷研究”在东莞展出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7-12-27 17:24

12月27日咫尺写江山——黎雄才手卷研究展”在东莞市莞城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是入选了“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优秀展览东莞莞城美术馆是巡展第一站。

展览通过对黎雄才长卷作品进行题材、内容的整理,展示其在艺术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共展出167件作品,分为“西北游踪”“防汛史诗”“革命圣地”“建设新中国”“黄山群峰”“桂林山水”“万松图卷”“珠江长卷”八个章节展出。

展览由莞城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主办展期至2018年1月21日。

浩瀚史诗般的“黎家山水”

黎雄才(1910-2001)是岭南画派最为杰出的代表性画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极具研究意义的重要画家。师承高剑父,他继承并拓展了岭南画派的艺术,以充满个性的笔墨语言丰富了20世纪山水画的表现力,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

黎雄才先生擅长巨幅山水,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誉为“黎家山水”。 “黎家山水”通常是指黎雄才先生的山水画的意境清华,特别是形象美,色彩美见胜的青绿山水,亦指黎雄才所创造的青绿山水。黎雄才晚年对“黎家山水”又有新的突破,他成功地揉合了厚得的青绿和粗笔深墨。       

在其浩瀚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以手卷形式呈现的,最早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西北写生,晚至八、九十年代创作的《珠江长卷》,这些作品虽“高不盈尺”,却“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分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不仅记录了他的万里写生足迹,更彰显了其践行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用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表现技法反映新时代面貌的艺术历程,比如堪称现代中国画史诗的《武汉防汛图卷》,在20世纪中国画发展史上就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它揭示了中国画在表现重大现实题材方面的能力与成就,这些经典原作都在这里展出。

十年如一的写生,见证历史

黎雄才先生亦精于花鸟、草虫,早年人物写生更不乏意趣神妙之佳作,足迹万里,各门类写生画稿多不胜数,为他的艺术大厦打下了坚实的生活与自然基础。在“西北游踪”展览章节中,数量众多的西北写生画稿中,李伟铭在《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一文中提到,“以缜密的观察,真实地刻画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民俗风情。在这里,熟练的控笔技巧使线的游动变化与视象的运动质量取得令人惊异的和谐;他透彻地理解并自如地运用焦点透视法则,……驾轻就熟,挥洒自如,使这批具有自然主义特征的写生系列,在整体上透露出统一和谐的抒情风格”。

大量的写生作品,使黎雄才先生技法日渐纯熟的同时,详实地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变迁。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从西北到武汉、革命建设地韶山,至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黄山、珠江景色,见证了新中国的建设过程,画出了新中国的大好风光。同时,这些写生画稿也是黎雄才经验的总结,单以画松树枝叶为例,黎雄才就总结出“介字点”“鼠足点”“胡椒点”等近10种画法。他将600多幅写生作品,编成《黎雄才山水画谱》,可谓是现当代中国画坛上的“芥子园画谱山水篇”,在本次展览中也将有所呈现。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