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芳小学:实施海洋教育,培养有气质的一代新人
南方 +
2020-12-09 16:22

鱼类、海藻、珊瑚、海龟……走进深圳市罗芳小学,仿佛置身于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校园里处处散发着海洋的“味道”,让孩子们欣喜不已。

空间打造只是罗芳小学实施海洋教育的路径之一。围绕“培养有气质的一代新人”的育人目标,近年来,罗芳小学以人与海洋关系的研究为起点,以海洋与教育的互补为抓手,以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建设以海洋精神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开发海洋特色校本课程,培养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体魄像大海一样刚健、创新像大海一样奔涌的罗芳学子。

明确定位

把海洋文化作为学校主题文化

“深圳要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保护海洋、善待海洋的意识与观念应该在深圳学生的心中扎根。”罗芳小学校长吕家荣说。

深圳本身就是一座海滨城市,基于当今社会对于环保及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视,2015年调任罗芳小学后,吕家荣开始在传承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提出要打造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文化特色校园。

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只能自己摸索。2016年,罗芳小学与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开展以保护海洋环境为主题的系统活动。学校一方面把海洋知识引进校园,带到学生身边,帮助学生及家长更多地了解海洋;另一方面组织师生与热心家长积极参与海洋环境保护活动,得到政府高度认可。

2017年初,罗芳小学被广东省海洋厅授予“广东省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同年,海洋文化被定位为学校主题文化,写进罗芳小学未来发展规划。

以环境育人为着力点,罗芳小学对海洋文化教育校园环境的打造,从校园整体环境建设入手。2018年,罗芳小学利用暑假时间,以海洋风格为主题,对学校一楼架空层和大厅的墙面、柱子进行改造。

2018年新学期伊始,罗芳小学校园迎来崭新的面貌:800多平方米的校园墙面上,以蓝色为基础色调,手绘的珊瑚、海龟、海豚、海藻等各类海洋生物栩栩如生,形成奇妙的“海洋世界”;校园中心位置,郑和下西洋、中日甲午战争等重要的海洋历史在展示墙上一一展现,整体构建了一所极具儿童味、爱国情、求知欲的海洋文化主题校园,勾起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

罗芳小学还以班级为单位,在全校范围内成立海洋中队,各班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海洋中队文化,并在中队辅导员的指引下,组织开展以海洋为主题的活动。

罗芳小学全方位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品牌。 学校供图

提升内涵

系统构建海洋博物馆课程体系

2018年12月,罗芳小学与广东省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度合作,双方签订“海洋科普联合教学单位”协议。这也意味着,罗芳小学海洋文化建设走上新的台阶,由海洋文化特色提升为海洋教育特色。

丰富课程是学校优质发展的核心。基于学校“培养有气质的一代新人”的育人目标,罗芳小学以海洋文化为指引,提炼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阳光明礼、乐学善思、艺体并进、开拓创新”的海洋精神,并系统构建了海洋博物馆课程体系,全方位打造学校海洋教育特色品牌。

对于儿童来说,博物馆课程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开放平台,能巧妙结合课本中相对枯燥的文字知识,学生对学科知识能有更加生动的体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调动其内心体验,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

罗芳小学的海洋博物馆课程包括基础性课程、活动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和领导力课程。早在2018年,罗芳小学就引进由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编制的《我们的海洋》系列课程,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在3年级和4年级开设。今年9月,学校又开发了校本教材《海趣芬芳》和《港口万象》。截至目前,学校共开设了28个海洋主题校本课程。

活动性课程重在学生的体验,课程兼具德育与实践的功能。罗芳小学一年一度的海洋文化艺术节,以“传承深圳海洋文化,展现当代小学生艺术风采”为主题,以歌舞为主要活动形式,充分展现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海洋文化、保护海洋的精神风貌。

阅读节也以“海洋”为主题,通过诗歌朗诵、作文比赛、讲故事等形式,让同学们在阅读中了解海洋,在书中获取保护海洋的重要性及措施,在增进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海的情感,最终收获成长。

体育节同样以海洋文化为主题,通过运动的方式,展现学生快乐、阳光的天性。与此同时,罗芳小学还开展海洋文化研究社、海洋舞台剧等海洋主题社团活动,有趣、生动的海洋知识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该校学生探究性小课题《高盐度海水对珊瑚生长的影响探究》研究,就是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产生的。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思考、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的提升。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今年7月,罗芳小学海底珊瑚花园项目在美丽的大鹏海湾启动,专业的潜水队员成功地把200个珊瑚种苗投放到人工生态礁。

海底珊瑚花园项目的特点是,通过在人工生态礁上安装网格化苗圃,结合多维空间人工生态礁,减少沉积物、藻类和捕食者的影响,改善珊瑚种苗生长环境,提升珊瑚种苗对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增进珊瑚种苗钙化速率,加快珊瑚种苗增殖生长,以几何级数方式为珊瑚恢复补充提供来源。

海底珊瑚花园项目旨在让学生“走出去”,到校外海洋基地学习;并通过亲身体验海洋文化,努力让自己成为建设海洋的志愿者,参与到海洋公益活动中。

拓展外延

未来将搭建海洋资源共享平台

未来,罗芳小学将通过共建和自建,进一步丰富博物馆课程阵地。“共建”即与广东海洋大学研究院、蛇口海洋博物馆、大鹏新区以及未来的深圳海洋大学合作,建立互惠基地,带领学生走出去接触丰富的海洋博物馆资源。“自建”即充分利用校内空间,建海洋强国梦长廊、校园海洋科普馆、校园海洋博物馆和班级海洋班级博物馆。

如何让学校丰富的海洋博物馆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吕家荣的计划是,未来可以通过整合学校拥有的各方海洋教育资源,由教导处与德育处共同组建的“海洋博物馆课程”建设团队在其中发挥作用,实现资源调度,搭建海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海洋博物馆课程网上资源中心,成立海洋教育实践基地,对接不同海洋资源主体。

“我们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入校、作为博物馆展览分会场、参与实验室活动、联合举办实践教育活动、举办海洋论坛、举办亲子活动等方式,将拥有的资源最大化使用,与专家、博物馆机构、研究机构、家长、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为学生提升海洋意识,促进建立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作出贡献。”吕家荣表示。

今年4月,盐田港集团和罗湖区教育局一行到罗芳小学调研海洋教育特色工作。盐田港集团一行对于学校的“海洋博物馆课程体系”给予高度好评,称赞学校长期探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高远谋划与完整布局,并表示将尽力助推学校该项目的发展。

罗湖区教育局局长殷刚也肯定了罗芳小学的探索与规划,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教育和人才的支撑,殷刚希望罗芳小学通过海洋教育特色建设,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增添亮色。

见习编辑 王子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